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二)
示何德坤
善学佛法者,不难通文难达义,不难达义难入理,又不难入理难忘情。夫情苟未忘,所入理决不莹彻。理不莹彻,所达义,决不无碍。义未无碍,所通文决非总持。是以性相分河,宗教别户,末法之蔽,非情为之累乎。然情非仅色声香味触法牵动六根已也,非仅富贵功名道德羁系生平已也。纵全体放下,浑身拶入,而学天台者,有天台当情,学贤首慈恩者,有贤首慈恩当情,参曹洞者,有曹洞当情,参临济者,有临济当情。一法当情,便成理障,理障则义局,义局则文脉死矣。文脉死尚不可为文宣子孙,况迦文真胤乎。故吾每谓真不负己灵者,须尽翻近时宗教窠臼,方可遍入古来宗教堂奥。夫堂奥岂有他哉,不过发明吾人本有心性而已。心性无法不具,无法不造。而所具所造一切诸法,皆悉无性。明此无性之法,一一皆非实我实法者,谓之慈恩宗。明此诸法无性,一一皆能遍具遍造者,谓之法性宗。直指现前妄法妄心,悉皆无性,令见性成佛者,谓之禅宗。是故临济痛快直捷,未尝不精微。曹洞精细严密,未尝不简切。唯识存依圆,未尝不破遍计。般若破情执,未尝不立谛理。护法明真如不受熏,未尝谓与诸法定异。马鸣明真如无明互熏,未尝谓其定一。乃至教乘,虽借语言,未尝不契实相之体。禅宗虽埽文字,未尝或堕暗证之愆。良由古人真能忘情,所以入理。今人多分泥理,所以添情也。
示念佛社
吾人从无始来,直至尽未来际,决无不起念时。纵心虑灰凝,入无想定,仍堕八万四千枯稿乱想。但念地狱则地狱界人,念饿鬼则饿鬼界人,乃至念佛则为佛界人耳。此理至明,故宗镜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若更问念佛是谁,头上安头,骑驴觅驴,明眼为之喷饭。而近代无知狂悖之徒,反以话头为奇特,名号为寻常,弃如意珠王,竞取瓦砾。可哀矣。晟溪诸善友,独能结社念佛,尽一日中,出声一炷香,默持一炷香,循环无间,必以一心不乱为期。此简巧之行,须深信勿疑,久久勿替,自当圆超五浊,圆净四土,更莫向含元殿里问长安也。
示闵周挺
信愿如目,众行如足。信愿如牛,众行如车。信愿如棋之有眼,众行如棋之有子。故信愿行三,虽缺一不可,而尤以信愿为主为导也。盖信愿既专,凡种种诸善,皆净土资粮。纵万不幸,误作诸恶,诚心忏悔,断相续心,亦足为往生妙行。苟无信愿,则戒感人天,定感色无色界,慧克二乘权果而已。
示闵六飞二则
佛法贵精不贵多。精贯多,多不能专,故提纲挈领之道,不可不急讲也。纲领者,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不在内外中间,不属过现未来,不可以色声香味触法求,不可以有无双亦双非取。心性既尔,一切法性亦如是。故曰,因缘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中者性体,空者性量,假者性具也。迷此性量,名见思惑,迷此性具,名尘沙惑,迷此性体,名无明惑。三惑皆迷中翳妄,非有实体,故三观起,三惑随消。由吾人迷有厚薄,致如来教有顿渐。是知顿渐诸教,皆为了悟心性而设,若了心性,教纲在我不在佛矣。然须先破我法二执,是故唯识初二卷言之独详。学者果能随文会理,将无始名言戏论我法习气,当下刬除,则真空理显。此之空理不当有无,有无自尔。无者无彼遍计,有者有彼依圆。圆成实者,唯识实性,名中道第一义谛。依他起者,唯识假相,名为俗谛,此二皆非实我实法,但众生遍计执情名为我法,我法本空,名为真谛。三谛不一异,不纵横。真中为理如水,俗谛为事如波。藏通二教,仅诠真理,以六凡为俗。别圆二教,正诠中理,以十界为俗。先于现前一念心性,达三谛已,则知一代教法或顿诠此心性,或渐诠此心性,或诠心性少分,或诠心性全体,不啻持一钥开众锁也,岂于千经万论兴望洋之叹哉。(其一)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大。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则狭小矣。本自微妙寂绝,故第一。妄贪三界有漏因果,二乘偏真因果,则下劣矣。本自生佛体同,故常,亦名爱摄。妄计内外彼此不同,则厌怠矣。本离我法二执,故不颠倒,亦名正智。妄计我人众生寿者诸相,则颠倒矣。然虽迷此心性为狭小下劣厌怠颠倒,如水成冰,实广大第一爱摄正智之体,依然如故,毫无缺减。如冰之湿性,仍即水之湿性,苟遇暖缘,未有不应念成水者也。故善学般若菩萨,莫贵观察现前一念心之实性。此心体本离过绝非,不堕诸数,至尊至贵,名实相般若,譬如金刚,为无价宝。此心觅之了不可得,灵明洞彻,泛应曲当,名观照般若,譬如金刚,坚利不坏。此心炳现根身器界,百界千如,森罗昭布,名文字般若,譬如金刚,普雨众宝。只此一心,即三般若,三世诸佛,不能增一丝毫,蜎飞蝡动,不能减一丝毫。但迷之举体为惑业苦三障,悟之举体为般若解脱法身三德。三德如水外无冰,故云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三障如冰外无水,故云三千在理,同名无明。如此达得,则但有泮冰法,别无觅水法,有去翳法,无与明法。但愿空诸所有,切勿实诸所无。所以炽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乃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修行五悔,习学诸禅,广学多闻,研究法义,皆泮冰去翳。空诸所有,至冰执尽消,幻翳尽去,所有尽空,适复本有一念心性之全体大用,而别无心外一法可得。故曰,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又曰,以无我人众生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曰,法法皆通,法法皆备,而无一法可得,名最上乘。此即金刚正印,佛祖传心要诀也。三藏十二部,千七百公案,乃至天台三大五小,皆发明此理而已。此理不明,徒学佛法,徒参公案,竟有何益。此理既明,一切宗教皆吾心注脚,岂异说所能簧鼓。以此圆解,净除无始妄惑种子。若观行净,则同居土净,相似净,方便土净,分证净,实报土净,究竟净,寂光土净。故曰,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当知华藏庄严无边刹海,皆我净心所感依报,皆第八识所现相分,岂别有心外之土,又岂别有土外之心也。
示戒心
欲使悲智恒得相应,必须谛观现前一念。此一念心,不在内外中间,不在去来现在,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圆,欲言其有,毫无朕迹,欲言其无,不可断灭。三世诸佛所证,证此也,一切众生所迷,迷此也。证时不增,迷时不减。故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然证虽不增,恒受法性真常之乐,为求此乐,故名为智。迷虽不减,枉受颠倒轮回之苦,为拔此苦,故名为悲。非大智不运大悲,非大悲不圆大智。一念观心,即一念返迷归悟,念念观心,即念念返迷归悟。返迷是即智之悲,归悟是即悲之智。即智之悲,所以游行四方,即悲之智,所以承事诸佛。佛及众生,总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持戒者莹,治此也,作福者,庄严此也,忍辱者,体达此也。精进者,显发此也。坐禅者,映彻此也。看经者,照了此也。见佛菩萨善知识者,印契此也。立大愿行,尽未来际,度脱有情者,完满此也。观一念心中十界假名,而兴与拔,为平等生缘慈悲。观一念心中十界五阴而兴与拔,为平等法缘慈悲。观一念心中十界体性而兴与拔,为平等无缘慈悲。一切时中观心为主,读诵了义大乘而助显之,勤修种种福德而资发之。勿令此心堕在无记不善境界,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日新其德以诣于成。一生如此,则生生亦复如是,得生净土,永无退转。百劫千生,大事因缘,只在现前一念。此念若正,无不是正。此念若邪,无不是邪也。
- 上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三)
- 下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七)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九)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八)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