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旨归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二)

[净土旨归] 作者:古歙门人成时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二)

  问,七日後,若永不复乱,不应只名七日。若更乱者,己经退转,何能感佛。

  答,前此若无真实意乐,则七日决不能一心不乱。後此若无真实受用,又安见七日功成邪。

  问,钞谓,理一心为观力成就,则体究全属观门。然前言妙观难成,故显持名殊胜。今又通观法,不仍观胜持邪。若参谁字是体究,又全属宗门。正参话时,不应有如智不二,寂照难思等理路可傍。

  答,事理二涂,混不得,分不开。疏主一往以称名为事持,体究为理持,仍云机亦互通,不必疑阻。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事持能成就理一心也。又谓体究之极,於自本心,忽然契合,名理一心。则未契时,体究无间,止名究理,正是事功。然体究一门,与近时禅宗相合,实与台宗妙观不同。台观必圆解了了,全性起修,随举一观,无非不思议境。体究以未明心性,鞫其根源,契合之後,达如智不二,寂照一心,方与台宗圆解吻合。非正参话时,有理路可傍也。初学妙理既未精通,不可彷佛相傍,心粗境细,妙观难成,以此。

  问,疏钞大意,全重理持,则所明持法,最为要害。今既持名,复云理观,既是理观,复拈话头,禅净止观,三法混淆。行人念不归一,将何为宗。与一门深入专修无间之旨,何复不侔。

  答,疏主欲即事入理,非以理夺事。当知持名是正行,理观是所通,话头是持名转局也。序云,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亦未专重理持。所以处处明理者,恐狂罔谤为凡愚之行耳。後裔无知,反执理轻事,以遭落空之记。哀哉。

  问,疏言,一心,即达磨直指之禅。又云,六祖斥无,乃门庭施设不同。假使才弘直指,复赞西方,则直指之意,终无由明。既言即是直指,复言为门不同,是少林曹溪亦不同邪。

  答,心地法门,包含无际,总不外一心。门庭施设不同,一心旨归不异。今一心即直指之禅,言其指归也。六祖斥无,是老婆骂婢子,只图齿切耳。非谓但是宗门,便须拨净土也。永明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中峰云,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岂赞西方,直指便不明邪。若言六祖定作是语,莫谤六祖好。

  问,疏指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属理一心。又释佛名经,一闻佛名,灭无量劫生死之罪云。一闻,不待忆念,无量,不但八十亿劫,则何独理一心也。又此经闻经闻名,皆得不退,事邪理邪。

  答,观经十念,除罪往生。由怖苦心切,善友缘强,一念猛利。过百年悠悠,非必有究理之行,然胜於寻常事持。疏主或借显事功极者,即不违理乎。若佛名经所言,以彼佛具无量威德愿力,故闻者获如是益。闻不信,亦获无量罪。要非少善根福德众生,所能得闻也。不退亦不一等,随闻证者。有位行念三不退,仅历耳根者,如食少金刚,究竟不消,为远因终不退也。

  问,枣柏言,华严一乘大道,非往生菩萨境界。何故华严长子,十愿导归极乐邪。生公说,阐提有佛性,则後出涅槃为证。今後出行愿,全与枣柏不符,宗旨竟将安归。

  答,净土竖该横遍,寂光惟佛土,实报乃法身大士所居,方便摄三乘权位,同居则凡夫皆与。合论指大心凡夫,回心罗汉,出五浊,生同居方便二净土,未悟毗卢性海,入因陀罗网法界也。普贤十愿导归极乐,正不思议解脱境界。彻果彻因,通凡通圣。圣全法界入一尘,凡从一尘通法界。枣柏但言一乘大道,非往生菩萨境界,不谓往生菩萨,非一乘大道法门也。若云华藏大,极乐小,大小之见未忘,未梦华严法界在。

  问,既以事持属定,理持属慧,而云事持未能破妄,利根径就理持,将事不显理,慧不由定邪。

  答,三无漏学,後必具前。故理一心,或从体究,忽然契合,或从念佛,自得心开,皆由定来。今重悟理,不止除散。虽体究无闲时,便可名事一心,亦有定力,而仍属慧门。实则定慧二门,各有利钝,疏主略未言耳。

  问,决志求验,正在平时,经胡止言临终佛现。

  答,行人见佛,随净业浅深。经明往生,故言接引耳。今只在执持名号处努力加鞭,无论见与未见,但得信愿行成就,往生自可无疑,慎勿生侥幸退息心也。

  问,心不颠倒,故能预知时至。乃云死时何苦欲先知,何邪。

  答,不贵预知,正欲令其心不颠倒。颇有因欲先知而愈重其颠倒者。

  问,大本十念,不言临终。此与观经,为同为别。

  答,大本云,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观志心信乐,何等深切。不必在临终时,实与临终同一猛利。後世祖师,因立晨朝十念行门,毕生不缺,亦决往生。

  问,文殊亦发愿往生,何反拣去势至。钞言,耳根不摄念佛,念佛能摄耳根。又何邪。

  答,法无优劣,机有抑扬,无烦戏论。观音六根中,从耳根入。势至七大中,从根大入。论入门,耳根此方独利。论收机,净念三根普通。又圆人法法贯彻,耳根净念,互摄互融。初机耳唯一根,念乃都摄,亦可抑扬。

  问,用攀缘心为自性,如煮沙成馔。今念佛心,是攀缘邪,非攀缘邪。若是,则一切觉观思惟,皆生死根本。若非,又何言念性生灭,因果殊感邪。若生灭即不生灭,何云煮沙。此与波水之喻,当自不伦。波即是水,沙非是馔。然法华若人散乱心,南能不断百思想者,又非即用此生灭心邪。

  答。错不在用攀缘心,在以之为自性,所谓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便成沙馔之喻。若识得攀缘心,本无自性,则能用攀缘。一被攀缘用,所谓家贼难防时,识得不为怨,便合波水之喻。况势至一门,本属根大。意根为主,五根从之,故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意根即第七识,七识无始来,念念执我。今以妙观察智力,令直下念佛,甜瓜换苦瓠,非寻常攀缘心比。寻常眼识缘色,乃至意识缘法,皆顺生死法。念佛时,佛非色非非色,乃至非法非非法。超世间法,离语言道,但可净念忆持,原非情量所行境界,岂念佛心是攀缘邪。且以攀缘六尘增长生死者,转攀缘慈父,永脱苦轮,亦自不恶,安得一论邪。又娑婆根性,唯耳根易显圆常。念性犹属生灭。非已悟如来藏性者,终不达念性本圆通也。末世学人,鲜登圆解,耳根入道,亦甚难言。傥不能向佛顶前四卷,痛思深义,穷源彻底,则初於闻中入流亡所工夫,毕竟如何理会。圆顿法门,非小根劣智所能拟议。无米索炊,画空成绘,反不若因果殊感者,自得心开耳。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