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旨归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五)

[净土旨归] 作者:古歙门人成时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五)

  答菩萨戒九问

  问,梵網云,於未受戒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谓但遮诵时,不遮讲时。何意。

  答,比丘戒法,关系僧轮,为防贼住,一切俱遮。菩萨戒法,普收五道,解义发心,事非所禁。但诵时恐有发露,不合令未受者知,故云不得说也。

  问,戒本四重,梵网十重,详略不同。梵网犯重,见相更受,戒本但云更受。宽严有异,何也。

  答,戒本出地持,地持合杀盗淫妄名出家八重。善生经列杀盗淫妄酤酒说过,名优婆塞六重。梵网备二经之义,总为十重,缨络亦同,由被机不等故也。今戒本四重,复有三义。一者,在家出家欲受此戒,必已先受五戒十戒具戒,是则杀盗淫妄根本性重,不须更列,惟列增上戒也。二者,菩萨戒法,逆顺无方,为众生故,容少分现行性罪,此四理无开许,故独列之。三者,根本四罪,一犯永墮,大乘虽通忏悔,亦必期于见相。今此四法,设有犯者,犹堪更受,恐滥前四,故独列之。然梵网犯重,必见好相者。释迦和尚,一往法严。弥勒闍棃,轻重开遮,理须详悉。今准经论参合发明。杀盗等四,随犯一种,诸戒并失,得见好相,大可重受。而比丘法中,仍无僧用酤酒等六,随犯一种,失菩萨戒。具戒以下,不名为失,故殷勤悔过,许其重受。二经互相影略,非相违也。

  问,比丘遮罪难缘乃开。今性罪开而遮罪无文,且逆行凡夫安能利人邪。

  答,遮罪为护众生,大士皆应同学。难缘所开,已同声闻,惟性罪一向遮,故须开也。不拣是凡是圣,果能悲心代苦,惭愧不为功,则戒身无恙。傥藉口任情,止成自欺,必亏戒体。莫贪大士虚名,而招长夜苦报也。

  问,受戒羯磨文,若无授者,听像前自受。梵网自誓受戒,必须要见好相,不见好相,不名得戒。何也。

  答,受戒一事,须论因缘。因是内心殷重,缘是授受分明。修证贵因深,教道藉缘具。是以比丘律藏,严住持僧宝之体,专重众缘。璎珞地持,开趋向菩提之路,但观因地。梵网最初结戒,理须二法并扶,故虽许自受,必见相为期也。又复应知,如起信所明,或有众生以大悲故,能自发心,或正法欲灭,以护法因缘故,能自发心。复有见佛色相,而发其心。今梵网求相,所以使发菩提。地持像前得受,但指已发心者。梵网严立法,地持严择人,互表里也。复次璎珞经云,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名上品戒,法师相授,名中品,千里无师像前自受,名下品。亦无求见好相之言。然犹约外缘分别。复有论云,发增上心,得增上戒。又心无尽者,戒亦无尽,是约内因分上中下也。今人大须自审,果念念与悲智相应,上荷正法,下悯含生,便遵璎珞地持。如虽希佛道,悲智未深,则须秉持梵网。或现有明师,心存骄慢,不从求受,别向像求,斯则两经咸不听,五悔终不成。既欲远趋极果,岂容因地不真。豪杰士断不宜自诳矣。

  问,大乘重内因。今时律师,可知人内因真否。如不真,得戒否。如不得戒,设犯还定罪否。

  答,羯磨文有观察当机之法,不知内因而妄授,不免无解作师之过。受者不善无记心,虽不发戒,然滥膺菩萨名,自当依法判罪。非比丘戒中,竟以贼住论也。

  问,忏罪羯磨,许向小乘悔过。梵网经,不得向未受菩萨戒者说。尚不向说,可向悔邪。

  答,住持僧宝,堪受忏悔。又声闻人,虽未识长者是父,实是真子,非余一切未受戒者比也。至半月说戒,遣之令出,是布萨常规。亦弹斥微旨,然当必有菩萨比丘主之,仍是摄取於僧矣。

  问,梵网有见上座和尚阿闍棃,及请二师之文。又五逆,加弑二师,成七。今授戒,何止一师。

  答,璎珞地持,并止一师。又梵网受法,传自什师,载於义疏,亦止一师。其请二师,是请佛菩萨,所云应如法供养二师。及弑二师成逆,则遍指比丘戒等二师。

  问,重定受戒法,初已发菩提愿,何後复令发四弘,招重繁过。

  答,前审因,後秉法;前发心向道,後誓铠庄严;前总後别;前觉悟始因,後要期极果;前一心思惟知识开示,後三宝加持道场克证。由前故有後,由後以成前,岂云重复。如先请师,像前复请。又如授比丘戒,屏问遮难,僧中复问,亦重繁邪。

  问,既谓机感有殊,授法不一,若简若繁,俱无乖舛,则直宗一辙,何必会三家成一式。

  答,始予独遵慈氏羯磨,往往有嫌太略者,乃敢折衷,会三为一。但用经论成言,更不别加文餙。三典并现流通,想是机宜有在,聊顺一时之机,匪敢执今非古。可用与否,一任後贤。

  答黄穉谷三问(原问附)

  问,佛不能灭定业,地藏菩萨胡为有灭定业真言邪。且既达本来罪福皆空,又何谓邪。

  答,业之与报,皆是自心现量。心空一切皆空,心假一切皆假,心中一切皆中。特凡夫不达能造所造,能受所受,当体三德秘藏,而以殷重倒心,作殷重恶业,必招殷重苦报,名为定业。彼心既定,不可挽回,大觉亦不能即令消灭。故大慈悲巧设方便,令地藏大士说咒劝持,即是转其定心,渐使消灭也。是菩萨功能,全是佛之功能。佛既不居,菩萨亦不居。究竟只在当人一念信受持咒之心耳。此正所谓既达本来罪福皆空之旨,原非拨无因果。以罪福因果当体即空,亦复即假即中。迷则灭与不灭,俱非达本。达则灭与不灭,总不碍空也。古人云,如何是本来空,业障是。如何是业障,本来空是。透此二语,便出野狐窠臼矣。

  进问,毕竟佛何不自说,所谓佛不能灭,尚有疑在。

  答,释此须知三义。一诸佛说法,必系四悉因缘。有闻佛说而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佛即自说。如棱严尊胜诸咒,皆灭定业也。有闻菩萨说而欢喜生善灭恶入理者,须菩萨说。如此咒及大悲等咒是也。二罪不自灭,不他灭,不共灭,不无因灭,而有时唯说自灭。云心空业空,有时惟说他灭。云佛菩萨力,有时说须共灭,双举内因外缘,有时说无因灭。云非自非他,皆四悉因缘,否则便成四谤也。三不能灭,约三藏迹佛。能灭,指圆教因人。如华严云,初发心时,已胜牟尼,亦其例也。知此三义,一切法无不通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