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四)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四)
示慧幢
予读子舆氏书,至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见圆顿观心要旨焉。夫父虽至顽,不可别觅他父。又不可如傲象之顺命为恶。现前介尔一念无明顽父,即法性真父。顺无明流,造业流转,则是傲象。舍妄觅真,别观法性,又成背父逃逝。善恶稍殊,均为不孝。六道凡夫,顺无明而为恶者也。藏通别三种行人,舍无明逃逝者也。若知焚廪掩井之瞽瞍,即允若底豫之瞽瞍,则必尽事亲之道于己躬,肯作顺逆两法以亏天性邪。所谓尽事亲之道者,亦只深信父实生我,除此父外,别无真父。然断不可从命为恶,须竭怨慕之诚以格之,则顽如瞽瞍,亦可回心,况未必如瞽瞍者哉。观心亦尔,深信现前一念,全体法界,离波觅水,终不可得。然断不可随其生灭,不事观察。须以不思议一心三观,深体达之,则恶无记心,尚成不思议境,况善心哉。知一念圆具三德,事理两重三千,互遍互融,深生信解,名为慕。此境不现,是止观力微,发勤精进,誓以十法成乘,名为怨。如此努力,钝逾般陀,发明有日。倘悠悠忽忽,纵利如蓝弗,敏过达多,无济也。
示未能
夫幻境侵夺,不惟顺流俗而俱化也,即厌流俗而切思远离,亦名侵夺。以一切境界,全是无明变现。无明变现之性,全即法性,由不达故,横生欣厌。趋无上菩提者,不得随顺幻境,亦不得厌离幻境,但了幻境即法性,悲长夜之在迷,以悲迷故,起无作二誓,欲拔性德之苦,以了性故。起无作二誓,欲与性德之乐,发此心已,则一切不如法境界,触目警心,无非助发菩萨资粮。起信论云,菩萨见法欲灭,护正法故,发菩提心。有见众生苦,而发菩提心,正谓此也。
示慈昱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如坚舟,智如柁师。余五度万行,皆舟中器具也。须时时念生死苦,警悟无常,不得沉迷五欲,执著世情。知世情定了我生死不得,五欲定牵入放逸坑,堕恶道苦,此生死长夜中真实信心。发此心已,急求智慧以为导师。第一亲近明师良友。第二读诵方等大乘,非明良决不能益我身心,非大乘决无有出世正楷。人有信心而无智慧,则能增长烦恼。有智慧而无信心,则能增长邪见。故知船及柁师,相须度险,缺一不可,况俱乏邪。
示迦提
法华妙旨,惟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知见,现前一念心之实性是也。现前介尔一念,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未生无潜处,欲生无来处,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心无心相,其性无生。无生故无住,无异,无灭。无生住异灭,即真法性,横遍竖穷,不可思议。若于此无相妙心,妄谓有心相可得,则佛知见便成众生知见,若即妄相幻心,达其本非有相,则众生知见,便成佛之知见。心性既举体全空,亦复即假即中。以三谛宛然,故三观法尔。以法尔之三观,照宛然之三谛,能所不二,境智互融。于此信解,名为随喜。解义观文,名读诵。转示他人,名讲说。历事炼心,名兼修正修。有相无相二安乐行,一串穿却,只贵笃信力行,别无奇巧方便也。
示乳生
夫置身海州,而伯牙善琴,其情移也。望似木鸡,而余鸡却走,其神全也。世间小技,尚非聊尔,况学出世大道,仔肩如来正法者乎。圆顿十乘观法,必先以二十五前方便,所谓具五缘,诃五欲,弃五盖,调五事,修五法。就二十五事,各具表法,及观心法门,然后正助合行,事理双备,足目并运,安隐入清凉池。后来祗士讲徒,率情任意,逞一得之见,罔达大方轨则。以此蔑裂学问,求世伎术,戛戛乎难之,投足宗教两涂,思自利利他,诚奚望也。真正学人,必先移夙情,则神自全。情之所牵,虽万别千差,总不出色声香味触五种。神之所亏,受病不等,总不外贪瞋睡掉疑五种,急须诃弃,则圣贤可阶梯而至矣。
示悬镜
奋发之心,人皆有之,不能不藉于外缘。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不能不汩于恶习。呜呼,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
- 上一篇:宗教不宜混滥论
- 下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七)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九)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