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二)
示存朴
夫比丘者,体预僧宝之尊,职绍佛法之种,须超群拔俗,回脱流俗知见,方无愧厥名。倘故辙不改,则一举一动,罪案如山。一旦业风吹去,袈裟下失却人身,苦中之苦。人间五十年,四王天一昼夜,有何实法可恋。若不急寻出要,宁唯一错百错。尘沙劫数,未有了期。血性汉子,能勿悚然在念乎。
示真学
真学以解行双到为宗趣,非开解无以趋道,非力行无以证道。而解行又有大小、渐顿不同。若但求一出生死法门自度脱者,小解小行也。若遍通一切法门自利利他者,大解大行也。若先解后行者,渐也。若知解行同时,随文入观,不离语言而得解脱者,顿也。如兵卒习一伎,可杀一贼,取一赏,糊数口。又市医仅知一方,可疗一病,取一直,资厥身。则声闻缘觉是也。若任大将,作大医者,必尽知韬略,遍达方味,然后向无不克,治无不验。圆顿行人,通达万法,圆悟一心,自行则无惑不破,化他则无机不接。今欲遍通一切法门,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绪,方能势如破竹。为圣贤者,以六经为楷模,而通六经,必藉注疏开关鈅。为佛祖者,以华严、法华、楞严、唯识为司南,而通此诸典,又藉天台、贤首、慈恩为准绳。盖悉教网幽致,莫善玄义,而释签辅之。阐圆观真修,莫善止观,而辅行成之。极性体雄诠,莫善杂华,而疏钞悬谈悉之。辨法相差别,莫善唯识,而相宗八要佐之。然后融入宗镜,变极诸宗,并会归于净土。以此开解,即以此成行,教观齐彰,禅净一致,远离担板之病,不堕数宝之讥,可谓庆快生平,卓绝千古者矣。
示万韫玉
受一非余,固为魔摄。无端泛涉,不入闻持。既知心学渊源,工夫次第,则随阅一书,必彻头彻尾,巨细毕明,庶无择不精语不详之患。仍须舍尽旧时知见,方有格外新得。唯道集虚,虚乃心齐。倘陈见横于意中,一芥翳天,一尘覆地矣。
示王简在
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今文章学问不从立品格始,品格不从开见地始,是之楚而北其辕也。呜呼,习俗移人,贤知不免,狃一时耳目,忘旷劫因缘。非以理夺情,以性违习,安能洞开见地,使文章事业,一以贯之也哉。
示王心葵
法华一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远离知足等法门是也。有出世上上方便,十波罗密,四摄四辩。八万四千三昧,总持等是也。有不思议胜异方便,信自性中实有西方,现成佛道之弥陀如来,唯心中实有庄严之极乐世界,深心弘愿,决志求生。不唯上上方便,是其资粮。将世出世一切方便,无非往生左券,此法门中点铁成金手段。不历僧祗,顿阶不退,名绝待妙法也。
示广戒
无量法门,不出三学。一往戒定属缘因,慧学为了因,实三学之中,三因圆具。又次第则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后后胜前。推本则戒无定慧犹克善果,定慧无戒,必落魔邪。思之思之。
示慧含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锥拶,何由顿革。须猛念身世无常,幻缘虚假,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便将是非人我,体面界墙,身见慢幢,爱染情性,全体放下,不复踌躇。将如来出世要法,彻底承当,爱乐受持,精勤趋向,自然福慧增长,日造深微。而出要无奇,正在平常日月间。切不可离事觅理,舍粗求精,厌动求静,喜顺恶逆。或钻他故纸,认指为月,或枯守蒲团,钉椿摇橹,此近世讲禅学人,膏肓痼疾,习气最恶毒者。设不深自省察,力加克除,愈趋愈下,无救无归。当知此辈,若劣有微福,必作魔家眷属,万行若荒,直感三涂剧苦。吾人暗识相传,长夜不晓。今得人身,不值正法,魔外充斥,无从问津。幸善根未绝,获闻遗教,何容更悠悠视作等闲。生大惭愧,尝胆卧薪,念便应决断,想道不由别人也。
示定西
儒者民胞物与,尽此身命,尚不可不弘毅,况尘刹不隔毫端,十世不离当念者乎。夫真弘者,声闻缘觉,权乘果位,犹不足挂怀,安问世间名利。真毅者,百劫千生,不生一念退失,安问现在境缘。今时释子,只图作宗法律师,设无出头一著,虽顿超佛地者,亦不顾矣。本发心,原非为菩提大道,旷劫远猷,故一受戒,兢兢钵杖表相,一听讲,孜孜消文为事。一参禅,念念机锋是务,至应期禁足闭关等,皆百年活计。人世公案,本分事千万重矣。彼于微妙佛道,仅从经本上依稀闻解,未尝亲知灼见,终属半信半疑,于眼前活计未尝谛观三界空苦无常,终觉放他不下。虽学成语,陵驾佛祖,实一时高兴,或初生牛犊不畏虎,或童竖戏剧自称天王,未尝以佛祖自期也。间有发胜志者,不能到底唯为菩提一事,或被名利改节,虽云渐变初心,仍是因中夹带,不可不慎思而痛励也。
示一念
不可不趋向者,中行之道,不可稍夹带者,乡愿之心。然狂狷似与中行远,而实不远,乡愿似与中行近,而实天悬。良以学道所最严者,在毫厘心术之辨。佛法中,亦有狂狷中行乡愿。创自凡夫,始闻妙法,直下以诸佛自期,乃至权乘小道,亦所不愿,是名真狂。既趋佛乘九界事业,皆所不屑,是名真狷。了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以心即佛故。上求无厌,与大智相应,以生同佛故。下化无疲,与大悲相应,念念悲智随四悉檀,善自护,亦善护他,是名真实中行。倘名关未破,利锁未开,藉言弘法利生,止是眼前活计。一点偷心,万劫缠绕,纵透尽千七百公案,讲尽三乘十二分教,兴崇梵刹如给孤独园,广收徒众如无相好佛,无明业识不断,俱为自诳自欺。况一知半解,沾沾自足,是望乡愿为极果,仅成乡愿真因而已。
示元白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断不能为出世圣贤。无真实刚骨,饶你要出生死,决被情欲牵,熟境迷,利名移夺,魔患埋没去。无真正见识,饶你怖生死,勇猛直前,必被邪师恶友引诱,轻安少得萦惑。或堕光影门头,或坐知见窠臼,乃至或以味禅为功德,或以空寂为家乡。极胜亦流入二乘权曲境界,无由直趋菩提。良由众生心性虽与佛等,无始迷妄积习深厚,欲返本源殊非容易。果能念念观察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不净,下从地狱,上至非非想,总非究竟安宁地。倘不誓求出要,三界流转,有甚了期。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茫茫苦海,言之痛心,岂容为生死心不切。既生死心切,视世间一切事,那件出得生死,那件稍有真实,便痛发省悟,向千缠万绕中努力一踊,直得杀父淫母,他家活计,将无始恩爱眼前活计,尽情割断。如悉达初出家即誓云,设骸骨枯腐,不尽生老病死之源,终不返还。如此志气,方不被一切业境夺去,方名具大刚骨。既离爱网,专求出要,必应甄别邪正,洞明权实,了悟顿渐。若不遇真师匠,唯应读诵大乘,深求至理,不依文解义,不离经穿凿,法法会归自己,处处体认心性,自于真宗,渐堪趋入。倘遇明师良友,不问圣凡,但具正见知如来秘密藏者,即可依之人,放下身心,不惜体面,不辞劳苦,不畏饥寒,乃至不吝身命,毕生服役,咨禀法要,自然福至心灵,感应交彻。如螟蛉克肖,时雨化生。以得亲近善知识故,则能亲近最上妙乘,以得习学上乘法故,则能出生广大圆满智慧。切莫高推圣境,自处凡愚,恋刹那幻境,忘旷劫远猷,自暴自弃,非才之罪也。重说偈曰,
迷虽无量惑,厥病唯有三。一者恋世间,不知世间苦。
二者虽知苦,苟且自因循。三者虽勇猛,得少便为足。
以此三病故,长夜在生死,或复出生死,亦堕权小乘。
我依诸佛语,为设三妙药。一者怖生死,对治根本病,
念念如救头,莫复存余想。二者奋刚勇,降伏爱见魔,
五欲不能牵,八风不能动。三者开正见,远离诸邪曲,
根选择圆通,现生成正觉。此三或自具,或复藉余缘,
唯有明师友,名为真实救。策发生死心,锻炼纯刚骨,
开示真实乘,令行称性修。修性不相离,斯名正觉印。
迷性言修习,修堕有为功。废修谈法性,自然外道同。
是故佛与祖,垂训咸双显。虽或性夺修,而非不修习。
虽或不言性,而性在修中。性非修不显,修非性不立,
但以生死心,勇猛不退心,广大弘远心,亲师习正法,
必能亲悟入,知我言不诬。
示法雨
- 上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三)
- 下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一(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七)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九)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