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楞严经》,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简称《楞严经》、《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唐般剌密谛传至中国,怀迪证义,房融笔受。..[详情]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七(之一)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七(之一)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阿难,你问末法众生‘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我如今首先为你们宣说了证入三昧之前最微妙的修行。”

  “那就是,你们发心求证菩提之道,首先要把这四种根本戒律守护清净,让你们的身心犹如冰霜一样皎洁光明,其它枝叶恶行就不会再发生了。”

  “十恶业当中的口四、意三等等,也必将无从产生。”

  【四种律仪】即“四种清净明诲”:不淫欲、不杀生、不偷盗、不大妄语,这恰恰就是“比丘戒”的“四根本戒”,也是“沙弥十戒”的“四根本戒”,也是“菩萨戒”当中“十重戒”的前四种重戒,大约也就是“五戒”的前四条戒(只是‘不淫欲’更改为‘不邪淫’)。

  总之,一切如来戒律之根本,就是这四条,所谓:断除淫欲之心,断除杀生之心,断除偷盗之心,断除大妄语心。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要想禅修得证三昧,就必须受持这“四种清净明诲”,而不论是否已经受戒

  【一切枝叶】指“淫、杀、盗、妄”四种根本恶行之外的其余恶行,相对要轻微一些,故比喻为“枝叶”。

  【心三口四】指“十恶业”当中的“意三”:贪、嗔、痴;和“口四”:妄言、绮语、两舌、恶口。

  接前文第六卷,世尊继续强调“四种清净明诲”,即“摄心为戒”的重要性,禅修者首先要把这四种戒律守护清净,则“十恶业”等一切恶业将不会再发生,禅修之时也就不会误入魔境。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所说“戒律”,都需要先去“受戒”,然后才好“守戒”。但这“四种清净明诲”,乃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对于禅修者的共同教诲,无论是否已经“受戒”,只要是禅修的人,都应当遵从,才能够既深入三摩地,又不会发生魔事,不会着魔。

  原因何在?世尊继续说道: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阿难,你要知道,这四种清净律仪如果不遗忘丢弃的话,禅修者的心尚且不会去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一切着魔之事又怎么可能发生呢?”

  【色、香、味、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省略。

  【魔事】魔境界及着魔之事。

  问:“魔”是什么?

  答:虚妄的六尘境界而已。

  再问:修行人为何会“着魔”?

  答:因为不知境界都是自心所变现,并非实有,从而去攀缘六尘境界,便会“着魔”。

  问:如何是“攀缘六尘境界”?

  答:认假作真,故希求神奇境界,贪恋美好境界,拒绝丑陋境界,惧怕恐怖境界,等等,诸如此类,都叫做“攀缘六尘境界”。如此禅修,必会“着魔”。

  虽然世尊和一切诸佛共同教导大家,一定要守持这四种根本律仪,所谓:断除淫欲之心、断除杀生食肉之心、断除偷盗之心、断除大妄语心,然后才可以禅修。但是,对于大家来说,无始以来的淫、杀、盗、妄之习气非常坚固,很难根除,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对此,世尊说道: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

  “假如有的人,有一些宿世残留习气无法灭除,你要教给这样的人,让他们一心一意持诵如来大佛顶光明当中,化佛所宣说的‘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

  【宿习】宿世残留的习气。

  【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汉译“大白伞盖”,乃是楞严神咒的名字,意思是:此咒语神力广大,可以像巨大的雨伞遮雨一样,保护持咒者不受各类邪魔侵扰,令其身、口、意三业都清净。

  任何修行者都有“宿习”,例如“淫欲习气”等等,单靠自己很难断除。此时,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佛力”之加持。因此,礼佛、发愿、念佛、持咒、诵经等等,都是倚仗佛力加持,消灭残留“宿习”的好方法。

  尤其是“持咒”,所谓“咒”,梵文“陀罗尼”,乃是诸佛如来之秘密心语,具有不可思议的广大加持力。特别是被誉为“咒中之王”的“楞严神咒”,即“摩诃萨怛多般怛啰”神咒,最为殊胜,因为:

  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这是如来无见顶相之无为心佛,从佛顶肉髻当中发出百宝光辉,其中有化佛坐在千叶宝莲之上,所宣说的秘密心咒。”

  【无见顶相】佛顶肉髻之相不可眼见,乃至于诸天神及诸大菩萨亦不能见,故名“无见顶相”。此表如来功德无上,非相可及。

  【无为心佛】即本自无为之清净法身佛,即如来不思议之秘密心。

  此“无为心佛”因无相而无为的缘故,不曾有任何造作,它不曾说法,也不曾宣说神咒。同时,此“无为心佛”本有大悲之如幻妙用的缘故,能够从应身佛释迦牟尼如来的无见顶相当中,放光现瑞,借化佛之口,宣说此秘密心咒,利益一切有缘众生。

  “无为心佛”这四个字不可思议,不是有一个典故嘛,据说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圆满,将涅槃之际,竟然宣称自己只字未说。《金刚经》亦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问:其中密意何在?

  答:显现说法的是释迦牟尼佛,不曾说法的乃是“无为心佛”,两者互为表里,非一非异,亦一亦异。同样,在楞严法会上,显现宣说神咒的是佛顶之化佛;而不曾说咒的,乃是“无为心佛”,两者互为表里,非一非异,亦一亦异。

  当世尊宣称自己只字未说之时,那是“无为心佛”,那才是非生非灭的真实佛陀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要觉悟此“无为心佛”。如何觉悟?看破理障,明达此“无为心佛”遍在而没有丝毫造作,非生非灭,常自如如。

  “无为心佛”并不是个什么稀奇玩意儿,它不过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无为心地”而已,当前就在,不需寻觅。若是觉悟了它,修行便可以顺水行舟,宿习自然渐渐消亡,更不会着魔;若尚未觉悟它,则需要仰仗“摩诃萨怛多般怛啰”秘密神咒之力,方可除灭宿习,令魔事不再发生。

  对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秘密神咒之威力,世尊继续说道: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

  “为何说此‘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能够灭除禅修者的宿习呢?就如同你和摩登伽女的宿习一样,你俩之间多劫以来因缘极深,所积累的恩爱习气太长久了,绝不只一生一世或者一劫。”

  “即便如此,如来一旦宣扬神咒,令文殊师利持咒前往救护,恶咒当即消灭,摩登伽女见佛闻法之后,先得三果阿那含,欲爱干枯;最终彻底解脱了恩爱习气,成就阿罗汉果。”

  这段经文省略较多,释文已经补出,其法义就清楚了。

  摩登伽女尚且能够如此,更何况法会当中那些已经发了菩提心的声闻大众呢。世尊继续说道:

  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她原来不过是淫女而已,本来无心修行,只是依靠咒语神力的冥冥加持,才灭除了欲爱宿习,得以速证无学圣果。”

  “何况你们与会的乃是声闻大众,且已经发起了求证无上菩提之心,只要你们一心诵持此神咒,则必将成佛。至于你们的宿习,在咒语神力的加持下,必定灭除;就好比让尘土顺着风飘扬而去一样,这有何艰难呢?”

  【冥资】冥冥之中的加持。

  所谓“以尘扬于顺风”,这是一个比喻,其中,“尘土”比喻大家的“宿习”,“风力”比喻“咒语神力”。既然尘土被顺风吹走很容易,那么,只要大家一心持诵“楞严神咒”,在咒语神力的加持下,灭除“宿习”也同样不难。

  然而,在实际修行当中,多数修行人都被自己的种种“宿习”所困惑。究其原因,一是“一心持咒”并不那么简单,仅仅学习楞严咒就需要很长时间,长期持咒则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二是发心纯正很重要,对于咒语的信心也很重要。假如发心不正,或对于咒语缺乏信心,那就不是“顺风”,而可能是“逆风”,则灭除“宿习”之作用就未必会发生。

  有些人每天都诵“楞严神咒”,例如那些混在僧团当中的假僧人,他们不守根本戒,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他们只是来做经忏佛事挣钱养家的。他们每天都要参加早课,所以每天都诵楞严咒,而且会背诵,或许很熟练,否则混不下去。可是,对于他们来说,“楞严神咒”只不过是结缘而已,不太会发生灭除“宿习”之作用。

  因为,没有道心的缘故,根本不想除去种种贪嗔痴习气的缘故,也不相信咒语神力的缘故。更是因为,不持戒的缘故。

  下面,世尊开始正面回答阿难尊者的提问,即末法众生“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如果大家想要成就“耳根圆通”等三昧正定,到底该如何去做呢?

  以出家人为例,世尊说道: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

  “如果有末法时代的出家弟子,想要坐道场实修,以期获得成就,首先要把比丘戒等戒律守持清净。”

  “在持戒修行之前,更要先选择持戒清净、德高望重的大德比丘,作为戒师,随其受戒。”

  “如果不能够遇到真正戒德清净的高僧,你们纵然受戒,也无法成就清净戒体。”

  【坐道场】悉达多太子安坐在菩提树下行道,发愿成就正觉,名为“坐道场”。此处则泛指一切修行人,在行道场所当中安住实修,发愿成就三昧,发愿成就圣果,等等,亦名“坐道场”。

  【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依据戒律要求,指受戒后结夏安居已满十夏,持戒清净,德高望重的大德比丘。

  关于“选择”持戒清净、德高望重的大德比丘,作为戒师来授戒,按戒律要求,传授比丘戒时,授戒师共有十位,即“三师七证”,三位“戒师”,也叫做“戒和尚”,亦名“阿阇黎”,负责传戒;七位“尊证”比丘,依据戒法做证明。

  严格说来,这“三师七证”共十位大德“阿阇黎”当中,假如有一位戒德不清净,则受戒者便不得“戒体”,或者只得到少分“戒体”。因为“戒体”并非实有之物,只是用来象征戒法的“无表色”,因此,“三师七证”必须都是持戒清净,并本来就拥有“戒体”的比丘大德才可以。否则,前来受戒的比丘,便不会得到清净戒体。

  于是呢,依据《楞严经》后文,世尊说得清楚:“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不仅得不到“戒体”,连所安立之道场也难以成就,而后文的所谓“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等等,就更无法成就了。

  这是世尊对于出家比丘的“受戒”要求,若不得清净戒体则道场不成就,更难以证果。至于在家居士等等,是否需要“受戒”,世尊并未明确开示,后文只是说:“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然后,才可以在此道场当中持咒行道。

  别的不说,只是“心灭贪淫,持佛净戒”这八个字,在如今时代就已经极为难得了。对于居士们来说,这个“持佛净戒”可以暂时理解为受持“四种清净明诲”,即断除“淫、杀、盗、妄”之心,当然更要断除“淫、杀、盗、妄”之行为。试问,这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如果做不到,连进入此道场禅修的资格都不具备,更遑论什么成就了。假如能够做到,必然是已经摆脱了家庭束缚的人,和出家人没啥本质差别了,何不出家专门修行呢?

  再来看看每次行道需要多长时间,据后文可知,每次首先是“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这是二十一天不睡眠,专门持咒、忏悔与发愿;后面还需要“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这是一百天安居禅修,利根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初果须陀洹。前后加起来,大约一百二十天的安居禅修。

  这与《圆觉经》当中“结期安居”的时间吻合,相当于“三期”里面的“长期”,一百二十天。像这样专门行道,需要有清净道场,还需要有专人护持,帮助料理生活才可以,说实话,即便是出家人,也未必有条件。在家居士们,又是家庭,又是工作,等等,恐怕就更难实施了。真有勇气实施的人,无论出家与否,恐怕早就到山林当中苦修去了。

  即便出家了,汉传佛教的实际情形是,远在明代,据蕅益大师所观察,当时清净比丘就已经很稀少了。连蕅益大师自己,严格依据戒律来观察,他说自己作为“比丘”不够合格,于是,他曾经舍去“比丘戒”,以“菩萨沙弥”自居。蕅益大师不愿登堂说法,而主要以文字度人,部分原因也在于此。

  到了民国时期,弘一律师深入毗尼之后,也不敢以“比丘”自居,甚至觉得自己连“沙弥戒”都没有完全持守清净,每每以“五戒优婆塞”自居,亦或许是一种自谦吧。

  这样一来,连这些大德高僧,而且是著名的“律师”,都不足以称为合格的“比丘”,那么,到哪里去寻找十位清净比丘,来为戒子们授戒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如今想要得到清净的“比丘戒体”非常困难。而如果没有获得比丘的清净戒体,依据世尊的开示,道场多不成就,证果便成了一种奢望。

  实际上,如今时代仍有出家人证果,只是很稀有。据佛经授记,世尊灭度以后的第一个千年,比丘可以证得“三达智”,超越阿罗汉果;世尊灭度以后的第二个千年,比丘可以证得“阿罗汉”;世尊灭度以后的第三个千年,比丘可以证得“阿那含”;世尊灭度以后的第四个千年,比丘可以证得“斯陀含”;世尊灭度以后的第五个千年,比丘可以证得“须陀洹”。五千年之后,无人能够证果。

  如今乃是世尊灭度以后的第三个千年,按理仍有比丘可以证得三果“阿那含”,二果“斯陀含”或初果“须陀洹”。这是从声闻乘来描述,大乘菩萨之位次,另当别论。

  问:那如今这世上还有“阿罗汉”吗?即《四十二章经》所说的“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这样神奇的圣者还有么?

  答:有。不过,大约不是从凡夫僧一生修成的,而是受佛陀嘱托,不曾入灭的“四位住世大阿罗汉”,以及他们的诸多眷属等等。

  再问:他们什么样子呢?能够遇到吗?

  答:如今时代,如佛经所说“贤圣隐伏”,这些大阿罗汉时常云游在人世间,与众生结缘,也替世尊住持佛法,不过,其形象并无一定,能够随缘变化的缘故。纵然您偶然遇到,也认不出来。

  据说,只要有地方供“千僧斋”,便会有一位大阿罗汉化身前往应供,混迹在僧人当中,接受信众的供养,为他们种福田

  说到出家与受戒,据我自己在受戒时的体会,我自己并未得到清净的比丘戒体,只是得到了菩萨戒体和沙弥戒体。至于“持戒”,我就更惨了,连“沙弥十戒”都持得残缺不全。鉴于时代因缘,“金钱戒”暂且不论;时至如今,我没有坚持“过午不食”,每天下午还要恬不知耻地给自己煮面吃,这脸皮说实话可够厚的。

  不过,也就仗着脸皮厚,才混到了今天。据我所知,有个别脸皮太薄的出家法师,因自己持戒不够清净而深感惭愧,又怕将来会堕落到地狱当中,所以,竟然舍戒还俗了。而像我这样的厚脸皮,我是这样想的,“既来之,则安之”,以出家身份修行,总比在家方便。至于“持戒”,“四根本戒”没的说,一定要把自己管住,其它,我尽力。但不可以过分勉强自己,实在做不到的,我先存“惭愧心”,慢慢提高吧。

  因为自己不算一名合格的“比丘”,说“菩萨沙弥”其实也勉强,所以,我从不给别人受戒,也不参与传戒活动。我就做我自己擅长的,要么念经闻思修,要么禅修,要么讲经说法,要么做经论注解。

  退一万步说,我总比那些“假僧人”脸皮薄些吧?总比他们更有利于佛教住世吧?总比他们更能够利益众生吧?那就好,既然他们都大批地混进佛门,显现出“比丘相”,毫无廉耻地来践踏佛教,我为何要退出呢?为何要对自己没信心呢?

  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如今时代,不可以完全用佛陀时代的戒律来衡量,不可以过分在意“戒相”,否则,所有的出家人都会崩溃,彻底失去修道的信心。一旦信心没了,解脱就变成了痴人说梦。

  历史上,宝志禅师最早做出了对于“戒相”和“法相”的反省,提倡“离相”之上乘禅法,特别值得出家道友们学习、参悟与借鉴。

  对于那些熟识“法相”,能够讲经说法,却不能够降伏内心烦恼的“法师”们,宝志禅师在《十四科颂》之“真俗不二”中如此批驳与提醒:

  “法师说法极好,心中不离烦恼。口谈文字化他,转更增他生老。真妄本来不二,凡夫弃妄觅道。四众云集听讲,高座论义浩浩,南座北座相争,四众为言为好。虽然口谈甘露,心里寻常枯藁。自己元无一钱,日夜数他珍宝。恰似无智愚人,弃却真金担草。心中三毒不舍,未审何时得道。”

  对于那些死执“戒相”,不肯踏实觉悟心性的“律师”们,宝志禅师在《十四科颂》之“解缚不二”中如此批驳与提醒:

  “律师持律自缚,自缚亦能缚他,外作威仪恬静,心内恰似洪波。不驾生死船筏,如何度得爱河?不解真宗正理,邪见言辞繁多。有二比丘犯律,便却往问优波,优波依律说罪,转增比丘网罗。方丈室中居士,维摩便即来诃。优波默然无对,净名说法无过。而彼戒性如空,不在内外娑婆。劝除生灭不肯,忽悟还同释迦。”

  而那些已经“明心见性”的“禅师”们,则不会再被“法相”和“戒相”所束缚,宝志禅师在《十四科颂》之“境照不二”中如此赞叹:

  “禅师体离无明,烦恼从何处生?地狱天堂一相,涅槃生死空名。亦无贪嗔可断,亦无佛道可成,众生与佛平等,自然圣智惺惺。不为六尘所染,句句独契无生。正觉一念玄解,三世坦然皆平。非法非律自制,翛(音:消,‘自在’的意思)然真入圆成。绝此四句百非,如空无作无依。”

  有人问:出家弟子必须如法“受戒”,然后如法持戒而行道。在家弟子到底是否需要“受戒”呢?

  答:当然最好能够受“在家菩萨戒”,或者“八关斋戒”,或者“五戒”。假如不方便受戒,至少也应当严格受持“四种清净明诲”,否则,如世尊前文所说,根本无法成就清净的三昧正定。

  再问:可是,这“四种清净明诲”要求太高了,甚至比“五戒”还严格,如何做得到呢?

  答:做不到就不要“盲修瞎练”,就说明自己还不具备修行“三昧正定”的资格。可以先通过修学培植“福慧资粮”,争取“开智慧”,争取“明心见性”,等等,将来再去实修三昧。实际上,对于当今时代的多数人来说,“明心见性”比得到“三昧正定”要容易。

  况且,本来就应当先“明心见性”,即“见道”,然后再去“修道”,去实证“耳根圆通”等种种“三昧正定”。修学次第本来如此。

  问:这样啊,看来“禅宗”教人直接去参悟“本来面目”,确有其道理呀?

  答:禅宗一脉传佛心印,乃是最纯正的大乘之道,何止是有道理呢。只不过,即便要“参禅”,也离不开经论的学习和读诵,否则,便不知道该如何“参”,以及到底该往哪里去“参”。

  不学习经论,只是闷头参禅,除了再来的菩萨可以例外,其他人基本属于盲修瞎练。同样,只是学习经论,而不懂得时常去“参悟”,不懂得往“本然心地”当中用功,那就和阿难尊者曾经的毛病一样,文殊菩萨所谓“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是也。

  禅与教,如是相辅相成,如是不二,各位同修好自体会。

  受戒并得到“戒体”以后,便可以建立道场,结界行道。对此,世尊说道:

  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诸比丘受戒成就之后,穿着新衣或洗净的旧衣,沐浴焚香,身心无事安闲而住,持诵此‘无为心佛’方便宣说之秘密神咒一百零八遍。”

  “然后,如法结界,如法建立道场。观想并祈求十方世界当中,现在住世的一切无上正觉之诸佛如来,都放射出大悲心光,来为自己灌顶加持。”

  【新净衣】新衣或洗净的旧衣,随个人条件置办,都可以。

  【闲居】身心无事安闲而住。

  【结界】首先选定一个修行区域,然后,围绕着这个区域一边持咒(通常是大悲咒,或楞严咒),一边缓缓而行,观想并祈求诸佛菩萨加持,令此道场清净吉祥。像这样顺时针绕行三圈,或七圈,依仗佛力和咒力,则“结界”成就,护法神便会守护这个“界”,不允许邪恶鬼神侵入。

  “结界”之后,才可以在“界内”如法建立道场。

  据历代大德注解,“结界”,和“建立道场”必须由清净比丘来完成。道场建立以后,行道之时,则四众弟子都可以参加,但是,绝不可以男女混杂。同修人数最多十人,而且必须是持戒清净者,至少是能够守持“四种清净明诲”的人。如果没有如法的同修,就独自修行。

  结界并建立道场之后,行道之前首先要发愿,发起菩萨大愿,以明确行道的目标和方向。

  世尊继续说道:

  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

  “阿难,这些末法时代持戒清净的比丘,或者比丘尼,或者在家施主,等等,守持诸佛‘四种清净明诲’,行道之前,首先要在道场当中发菩萨愿,誓愿成就无上正觉,广度一切众生。”

  【檀越】指“施主”,即通过布施供养三宝而逐渐超越贪嗔痴等习气的在家修行人。

  进入道场,发起菩萨大愿以后,便可以开始精进行道。世尊继续开示:

  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进出道场都要沐浴更衣,日夜六个时分(每天二十四小时)连续行道,就这样行道而不睡眠。”

  “这样经过三七二十一天行道之后,我与十方如来便会一同现出化身,来到修行者面前,为他们摸顶加持,予以赞叹安慰,并为其说法,让他们开悟。”

  【不寐】不睡眠。也不可以忘失行道的正念

  【开悟】乃是约略之说,大约指“心开悟解”,随个人根机不同,法缘不同,所“开悟”的智慧境界也各自不同,例如:有开悟空性和开悟佛性之差别,其中还有种种深浅差别,等等。

  关于“三七”当中行道之具体内容,下文世尊会详加开示,即:“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啰咒。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

  大约可以概括为:第一个七天,称名礼拜佛菩萨圣者,忏悔业障习气,围绕坛场持诵楞严神咒;第二个七天,经行或者静坐当中专心发菩萨愿;第三个七天,经行或者静坐当中专心持诵楞严神咒,但不可以躺卧,以免睡眠。修行者如此精进行道,将会感得诸佛现身摸顶加持,并因此而开悟。

  这二十一天乃是不睡眠的连续精进行道,万一禅坐当中发愿或持咒之时打了瞌睡,需要及时觉醒,一念醒来立即起身,绝不可放纵自己陷入睡眠。

  像这样行道,不清楚别人如何,我自己目前还做不到。有待于逐步积攒道力,将来有条件时争取尝试一下。

  有人问:啊,二十一天不睡眠,那不会出问题吗?不会疯了吧?

  答:只要如世尊之教诲,奉行“四种清净明诲”,息灭了淫、杀、盗、妄之心,就不会出问题,不会被鬼神所侵扰而精神失常。

  再问:那实在困了,行道行不下去了,该咋办呢?

  答:偶尔瞌睡情有可原,一旦醒来必须立即起身活动,提起正念来继续行道。假如一旦瞌睡就好久醒不过来,那说明道念不够坚固,业障也太重,还不具备修行三昧的资格,更不要说证果了。

  问:看来,这个道场要求太高,我胜任不了,是否有简单些的修法呢?

  答:有。那就是汉传佛教通常的修法,首先通过闻思修,或者参禅,或者持咒、念佛等等,辅助以持戒、忏悔和最简单的生活,每晚可以有几个小时的睡眠,其它时间除了照顾自己的生活,全部用来“参悟”或“修法”。这样坚持修行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不到“明心见性”不罢休。

  “明心见性”并确认无误之后,再住山或闭关,为了成就无上菩提而进一步禅修,如达摩大师所开示“息业宁神,余习亦尽”,此时以“精进无为”而禅修,当烦恼习气渐渐平息以后,自然会得到相应的成就,要么是“耳根圆通”等种种三昧,要么是某种果位。

  这其实就是把经文当中那个“速成”的道场给“减速”了,把“二十一天”开悟,变成了几年或十几年;把一百天证果,变成了终生之事,乃至于生生世世的行持。因为有了菩提大愿的指引,纵然今生成就不了,来世还可以继续修行,继续实践超凡入圣之事业。

  再问:啊,每天除了几个小时的睡眠之外,都用来修行,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够“明心见性”,那我这样工作之余每天修行两个小时,啥时候可以“明心见性”呢?

  答:据我当年在家做居士时的体会,这两个小时心很难静下来,这边心还没静下来,那边杂事又来了,又得分心去分别计较,所以谈不上“修行”,基本属于“结缘”和“种善根”而已。您先播种,先浇水与施肥,至于开花结果,不急,有待于未来世吧。

  问:未来世,这辈子没戏啦?难道一定要出家吗?

  答:有戏没戏在自己,出家不出家也不那么重要,关键在于要给自己创造出每天都在修行的条件。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明心见性”,那需要多生多世的福慧积累。前世不曾播种与施肥,今生便无法开花结果;今生假如还不肯播种与施肥,来世恐怕又是庸庸碌碌一场空。

  问:那么,有没有不用修行,将来也能够证果的窍门呢?

  答:有哇。那就是今生好好做个护持佛法的居士,一边供养三宝种福田,一边学习经论开智慧,把这些功德都回向,发愿一定要遇到弥勒佛,在龙华三会上面解脱生死,见佛证果。

  此后,据经典授记,只要您不造下“五逆罪”,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恶意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八百多万年以后,您必将参加龙华三会,见弥勒佛得证阿罗汉果。到那时,基本不用修行,弥勒佛为您一说法,您就证果了。

  到这里,世尊初步解答了进入道场实修的方法。但是,尚未告知大家具体该如何“安立道场”,于是,阿难尊者再次请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