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论书。简称《瑜伽论》。瑜伽师地,意即瑜伽师修行所要经历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称《十七地论》。相传为弥勒菩萨口述,无著记录。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论书。...[详情]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三
【译文】
接下来论述。在一切聚集成的物类中,概略说包括有十四种事项,指的是地、水、火、风、色、声、香、味、触及眼等五根。除开内在精神活动的状相。
在一切聚集成的物类中,眼、耳、鼻、舌、身等五种属于物质性的感官体所统摄的,包括一切聚集成的物类,如同前面说到的各种性质不同的事物。如物质感官体统摄的事物的聚集相是这样,物质感官体所依赖的世界基本元素所统摄的事物聚集相也是这样。所余的聚集物类,指的是除眼、耳、鼻、舌、身以外的其他物界,即自有性质界限的地、水、火、风、色、声、香、味、触。
又按事物自身相状统摄事物,将其中事物概略划分,就有十四种事项,即按事物相状的差异归划极微并借用事物的名来命名极微。如按事物本性差别统摄一切事物,归随在这些物类中的物有一定的界属,就说这些物被这一切事物各界中一定的物界统摄。如按世界基本元素与这些基本元素所构造的物类不相离来统摄事物,有的是主体内的根体物类,有的是主体外的自然物类,这一切物类,归随在这一切的聚集成的物类中,乃至有其中一定的现象相状可以观察获得,就说这些根体、非根体物被这一切事物中一定不相离状统摄,此道理是应知道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有的物类中,只有一种世界基本元素相状可以获得,如在石、宝珠、真珠、琉璃、玉具、璧石、珊瑚等物中;或者在池、沼、沟、渠、江、河等事物中;或者在火焰、灯烛等事物中;或者在四方旁达的风轮的有尘风、无尘风等事物中。在有的物类中,有二种世界基本元素相状可以获得,如在雪渍湿树叶、花、果的事物中;或者在热的宝珠等事物中。在有的物类中,有三种世界基本元素相状可以获得,如在热树等事物中,或在动摇的树的事物中。在有的物类中,有四种世界基本元素相状可以获得,如世尊说的:在各人身内,如发毛等以至粪秽,属于主体内的地性;如小便等,属于主体内的水性;如在主体身内所有温暖的事项等,属于体内的火性;如身体上部呼吸运行等类风,属于体内的风性。如此如在这世界基本元素与世界基本元素聚成的物类不相离的所有聚集物中,有那一定现象相状可以获得,就说那现象相状是有;如果不可以获得,就说那现象相状是无。
接下来说,声音在一切聚集成的物类中,它的特性界限固然可以说是有,但是它的现象相状在当即现前却不确定,这是因为现前方便的条件随机发生的缘故。
风有二种,即恒常不间断地连续和非恒常不间断地连续。恒常不间断地连续的风,指的是在那些物类中有恒常不间断的来回旋转的风动。非恒常不间断地连续的风,指的是旋风和空中运行的风。
又闇物、明物,称它们是空界和孔隙。又恒常不间断连续的闇物类,指的是世界演变中的空劫空界。非恒常不间断连续的闇物类,指的是其他的空界。如此恒常不间断连续的明物类,指的是在众天人自身自然地辉耀、光明。非恒常不间断连续的明物类,指的是在其他的趣处。又明闇之间的物,指的是在现出颜色的物上面再增添其他的有颜色的物,其中道理是应知的。
又由于聚集成的物类要依赖它们的种子生发增长的功能,如果种子各自与自身相同的种子结合,在剎那间生成聚集的物类,就有的是细小的物无间隔地在剎那间结合生成大的物,有的是大的物无间隔地在剎那间化成小的物。由于这些缘故,在安顿众物的时候,有的增长著,有的在减少,如佛经中讲到的坚性、坚性统摄的物类、近心识的范畴所统摄的物类、非近心识的范畴所统摄的物类、具有摄取领受功能的物类,以至广泛论说。
坚性指什么?指地界。坚性统摄的物类指什么?指那些种子。又坚性即那具有坚性的界别;坚性统摄的物类,指发毛等,或土块等。近心识的范畴所统摄的物类指什么?指具有摄取领受功能的物类。具有摄取领受功能的物类指什么?指主体内根体范畴统摄的物类。非近心识的范畴所统摄的物类是指什么?指没有摄取领受功能的物类。没有摄取领受功能的物类是指什么?指主体外非根体物类范畴所统摄的物类。又心法、心所法所持的种子,称作近心识的范畴所统摄的物类,称作具有摄取领受功能的物类;与此相违悖的,称作非近心识的范畴所统摄的物类,称作没有摄取领受功能的物类。又由于有的物类具有随逐不离自身的生因的缘故,称作近心识的范畴所统摄的物类、具有摄取领受功能的物类,这理由如前面所说的。和上面说的地界一样,水、火、风界的自性等事项也当作这样的解释,是理应知晓的。
又在一切聚集成的物类中,在一切时间里都具有一切世界基本元素,如世间现实见到的干柴等物,加以旋钻就生出火,石块碰击也能生出火来;又铜、铁、金、银等,用温度极高的火烧烤就销融成液态。面对月亮钟爱月轮中玻璃宝水珠的冶照光,如清水的月光便流泄下来。又获得神通的人,由于有心超卓地胜解的力势,就可以将大地等变成金银等。
又聚集成的物类的流转变化有三种方式;一是长养,二是因果相似,三是前世因后世果报变异。长养有二种;一是长养使物体达到丰满,二是长养使物相显现盛壮。
因果相似的流转有四种;一是对因果相似的流转的长养,二是前世作业感招后世果报有相似相的流转,三是前后因果体状变异性质相似的流转,四是因果本性不变的流转。前世因后世果报变异的流转有二种:一是前世造作招致后世异熟果体生,称作异熟生;二是阿赖耶识的异熟果所生,称作异熟生。
而且,一切聚集成的物类,概略说是依托六种存在方式流转变化,六种存在方式即对世界起造建托持作用的物类存在方式、使有情众生得以藏身的物类存在方式、作为人的养身条件的物类存在方式、感官外体物类存在方式、感官内在形式的存在方式、修行禅定法所生的自在物境存在方式。
【原典】
复次,于诸色聚中,略有十四种事,谓地、水、火、风、色、声、香、味、触及眼等五根。除唯意所行色①。
一切色聚有色诸根②所摄者,有一切,如所说事界③。如有色诸根所摄聚如是,有色诸根所依大种所摄聚亦尔④。所余色聚,除有色诸根,唯有余界⑤。
又约相摄有十四事⑥,即由相摄施设事极微⑦。若约界摄⑧,随于此聚有尔所界,即说此聚尔所事摄。若约不相离摄,或内或外所有诸聚,随于此聚中,乃至有尔所法相可得,即说此聚尔所事摄应知。所以者何?或有聚中,唯一大种可得⑨,如石、末尼、真珠、琉璃、珂贝⑩、璧玉、珊瑚等中⑾;或池、沼、沟、渠、江、河等中⑿;或火焰、灯烛等中⒀;或四方风轮有尘、无尘风等中⒁。或有聚中,二大种可得,如雪湿树叶、华果等中⒂;或热末尼等中⒃。或有聚中,三大种可得,如即热树等中⒄,或动摇中⒅。或有聚中,四大种可得,谓于内色聚中,如薄伽梵说:于各别内身,若发毛等乃至粪秽,是内地界⒆;若小便等,是内水界;若于身中所有暖事等,是内火界;若上行等风⒇,是内风界。如是若于此聚彼相可得(21),说彼相为有;若不可得,说彼相为无。
复次,声于一切色聚中,界故说有,相即不定(22),由现在方便生故(23)。
风有二种,谓恒相续及不恒相续。恒相续者,谓于彼彼聚有恒旋转风(24)。不恒相续者,谓旋风及空行风(25)。
又闇色、明色,说名空界及孔隙(26),又诸闇色恒相续者,谓世界中间(27)。不恒相续者,谓于余处(28)。如是明色恒相续者,谓于自然光明天(29)中。不恒相续者,谓于余处(30)。又明闇色(31),谓于显色增聚(32)应知。
又由依止色聚种子功能故,若遇相似缘时(33),或小聚无问大聚生,或大聚无间小聚生。由此因缘,施设诸聚有增有减,如经言,若坚、坚摄、近摄、非近摄、执受乃至广说。
坚云何?谓地。坚摄云何?谓彼种子。又坚者,即彼界;坚摄者,谓发毛等,或土块等。近摄云何?谓有执受。执受云何?谓内所摄。非近摄云何?谓无执受。无执受云何?谓外所摄。又心心所所执种子,名近摄,名执受;与此相违,名非近摄,名非执受。又随逐自身(34)故,名近摄、执受如前说。如是水等界(35),如理应知。
又于一切色聚中,一切时具有一切大种界,如世间现见干薪等物,钻即火生,击石等亦尔;又铜、铁、金、银等,极火所烧,即销为水。从月爱珠,水便流出(36)。又得神通者,由心胜解力,变大地等成金银等。
又色聚有三种流转:一者长养,二者等流,三者异熟生。长养有二种:一处徧满长养,二相增盛长养。等流有四种:一长养等流,二异熟等流(37),三变异等流,四自性等流。异熟生有二种:一异熟体生(38),名异熟生;二从异熟生(39),名异熟生。
又诸色聚,略说依六处(40)转,谓建立处(41)、覆藏处(42)、资具处(43)、根所依处(44)、根处、三摩地所行处(45)。
【注释】
①除唯意所行色:一般说来,色聚主要是物质的现象,不包括无表色,所以此处将唯意所行色除开。要说明的是,佛家所谓色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质。如法处色多属主观范畴。
②有色诸根:此处作为名词使用,其中已除意根。
③界:指事物的区别,事物各异的固有性质。
④有色诸根……所依大种所摄聚亦尔:此二句的意义乃基于大种与色聚不相离的义理之上。
⑤余界:其他有特性的事物,即除眼、耳、鼻、舌、身以外的,即地、水、火、风、色、声、香、味、触。
⑥约相摄有十四事:此处十四事,也就是前面说的十四事。前文「所说事界」 ,是从「约界摄」角度说的。约界摄与约相摄指的对象事项是同一的,不过前者是从事物本性差别上区分,后者是从事物相状差别上区分。
⑦由相摄施设事极微:此句实为「相摄施设以事极微」。事,用作动词,是借用事物的名来命名。施设,建立、安立,此为安立各类极微并加以命名。
⑧约界摄:按事物本性差别统摄事物,即将凡是具有本性的物烦归统在范畴中,并将其中的物类概略地划类。
⑨唯一大种可得:只有构成物的一种世界基本元素可得。此处唯一大种,不是指只有四人种中的一种,而是指可以观得的一种。佛家认为一切色均为四大种造成,不是只有一种大种可以造成,然而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法相时,不一定都能同时在一物中观得所有四种。如下讲到的二大种、三大种、四大种可得,都是说明各种不同的不相离现象。
⑩珂贝:美玉一样的海贝。珂,美石、玉。古人用它充作货币,古天竺人也如此。
⑾如石……珊瑚等中:此类物中可观得地种法相。
⑿或池……河等中:此类事物中可观得水种法相。
⒀火焰、灯烛等中:此类事物中可观得火种法相。
⒁四方风轮有尘、无尘风等中:此类事物中可观得风种法相。
⒂雪湿树叶、华果等中:雪湿即现水种,树叶、华果即现地种。
⒃热末尼等中:热即现火种相,末尼即现地种相。
⒄热树等中:热现火种相,树现地种相,树含水现水种相。
⒅动摇中:指树动摇,动摇现风种相,树现地种相,树含水现水种相。
⒆发毛等乃至粪秽,是内地界:发毛、粪秽作物都现坚相,能保持自形,所以现出地种相。内地界,即体内或根体中的地性,或作内地种。
⒇上行等风:身体上部呼吸运行等类风。
(21)若于此聚彼相可得:在此不相离的所有聚集成的物类中,有那一定法相可以观得。
(22)相即不定:声音的相状当即不确定。
(23)由现在方便生故:声音由于现前方便的条件随机发生(所以它的相,当即不确定)。
(24)彼彼聚有恒旋转风:那些物类有恒常不间断的来回旋转风动。例如内风界的呼吸,外风转的旋动托持世界。
(25)旋风及空行风:空中旋风一阵即逝,空中一般风的运行有间断,所以不恒相续。
(26)空界及孔隙:空界即有闇色,又有明色;孔隙只有闇色。
(27)世界中间:即空劫,世界已坏灭,尚未再形成,其间称世界中间。佛家说世界中间,无众生居,闇色恒续。
(28)不恒相续者,谓于余处:闇色不恒相续的现象,指的是世界处在非中间时节有众生居住的明闇色现象。参见前面世界成坏部分。
(29)自然光明天:诸天众自身自然地辉耀光明。佛家说人因食用杂粮五味,所以生臭秽恶色;而诸天不食人间烟火,内外清洁无秽,所以身体自然曜光。
(30)余处:指地狱、饿鬼、畜生、人。
(31)明闇色:佛家对色泽的中间层次所立的概念,即介于明色与闇色之间的。
(32)于显色增聚:在青、黄、赤、白之类的显色上面再增加其他色。聚,色聚。
(33)遇相似缘时:色聚种子各自与自身相同种子和合在刹那间聚色生。相似缘,此处特指自与自身缘接 。
(34)随逐自身:随逐不离自身的生因,即所造色随逐造色种子,造色种子随逐大种。随逐,随应不离。
(35)如是水等界:如地界一样,水界、火界、风界……。前文「坚云何?……又随逐自身故」,是以地界或地种为例,阐述坚、坚摄、近摄、非近摄、执受;此处说「水等界」,则强调对水、火、风等界也应作如此理解。
(36)从月爱珠,水便流出:佛家称人受月光为月爱,因月光能除人热恼。月轮下面由颇胝迦(玻璃)水珠构成,能冷能照。
(37)异熟等流:前后世果报本属于异熟,因果两者的等流佛家称为假等流。例如前世杀生已使自己短命,后世感果也是短命,前后两者短命相似,所以前后因果流转称为等流。
(38)异熟体生:由异熟因生异熟果体,即作业生异熟。
(39)从异熟生:即异熟所生,或异熟果所生,此处指阿赖耶识所生。
(40)六处:此处不是指十二处中的内六、外六处,而是指一切色存在的处所方式或存在方式,不能简单理解为处所。
(41)建立处:六依持中的建立依持,即风轮、水轮、地轮。
(42)覆藏处:使有情得以藏身的物类存在方式,即洞穴、屋宇等。
(43)资具处:作为人的养身条件的物类存在方式,即指十种身资具。
(44)根所依处:感官外体物类存在方式,即浮尘根。根处,感官内在形式的存在方式,即胜义恨、净色恨、感知神经。
(45)三摩地所行处:修行禅定法所生的自在物境存在方式。佛家说的修习禅定可以凭超卓的胜定力自在地变现色、声、香、味等境,此种有形质相的事物类属于「法处色」。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三(9)
- 《胜鬘经》解说
- 胜鬘经 源流
- 瑜伽师地论讲记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9)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8)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7)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6)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5)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4)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3)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2)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五十(1)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7)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6)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5)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4)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3)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2)
-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九(1)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宫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
- 第六卷 如来赞叹品
- 第二卷 分身集会品
- 第三卷 观众生业缘品
- 第八卷 阎罗王众赞叹品
- 第五卷 地狱名号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嘱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称佛名号品
-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
- 《地藏经》赞
- 第十一卷 地神护法品
- 《地藏经》开经偈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二
- 《华严经》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 楞严经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经》回向偈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三
- 楞严经白话文卷四
- 卷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严经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莲华经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药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莲华经注音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 楞严经白话文卷十
- 楞严经白话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记品 第八
- 圆觉经讲的是什么内容?圆觉经概说
- 《大宝积经》共有多少卷,是谁翻译的?
- 楞严经是怎么来的?楞严经的由来故事
- 佛经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师版《心经》讲记
- 念地藏经期间总做噩梦,这是为什么?
-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是谁从龙宫带出来的?
- 念经时,可以跟着文字去理解内容,感受景象吗?
- 《六祖坛经》的四种版本
- 维摩诘经主要讲了什么?
- 华严经是大乘经典吗,有哪些汉译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坛经》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经》偈颂:人生在世间,应实行善德的讲解
- 百佛名经注音版
- 增一阿含经是谁翻译的,多少卷,讲什么?
- 《华严经》偈语“汝等众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莲华经是谁说的?
- “空”与“色”相依相存,无有差异
- 《法华经》的四安乐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 《维摩诘经》的汉译本与注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谁翻译的?心经译者玄奘大师
- 佛语法门经注音版
- 法华经是谁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译者鸠摩罗什介绍
-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是通途菩提心还是净土菩提心?
- 《法句经》偈颂:此心难觉察,随欲望流转的解读
- 《心经》的大智慧
- 圆澄禅师翻跟斗作礼讲《金刚经》
- 《父母恩重难报经》提倡孝道的偈语
- 《六祖坛经》中的两处“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说菩萨行五十缘身经注音版
- 大方等如来藏经注音版
- 如何拥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烦恼自然无
- 《法句经·心品》偈颂:飘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讲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经典?
- 莲池赞的全文及拼音
- 华严经有几个版本?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
- 菩萨生地经注音版
- 从《坛经》片段,瞻仰学习六祖大师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