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七)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七)
藏教,知三界苦空无常无我不净,名智及之。念念与四念处观相应,不起见思烦恼,名仁能守之。身口意业,恒与三千八万律仪相应,名庄以涖之。得不忘念,一切时中,应机设教,名动之以礼。
郁头蓝弗入有顶定,亦似仁守。威仪庠序寂静,似庄涖。以自所谓定门,摄化多人服从其道,似动之以礼。由智未及於出世法故,所以守不名仁,涖不名庄,动不名礼(郁头亦是智及了非非想处,仁能守非非想处者,但非出世间之智耳)。
须陀洹舍戒还俗,是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舍利弗瞋习,毕陵伽慢习,难陀贪习,憍梵钵提呞习等,是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迦叶目连等神通,作意方有,是动之不以礼。
通教,知三界梦幻空华水月,名智及之。念念与即空观相应,名仁能守之。庄以二句,并与藏教同。
藏教极果,虽到动之以礼境界,不达诸法本空,不名智及之。智既未及,不名仁守等也。
见地薄地亦有舍戒还俗者,是不能守。已办地不侵习,是不庄涖。支佛地习气未尽,是动之不以礼。
别教,知生死是有边,涅槃是无边,真如法性非有非无。依真如乃成生死之有,涅槃之无,名智及之。先以空观断见思惑,出生死有边,名仁能守之。次假观破尘沙惑,出涅槃无边,名庄以涖之。後中观破无明惑,证中道体,从体起用,名动之以礼。
通教极果,虽到动之以礼境界,不达中道法性,不名智及之。智既未及,不名仁守等也。
十信有退,是仁不能守之。十住自利,是不庄以之。十行未修中道,十向未证中道,是动之不以礼。
圆教,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法界实相,性相常住。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遍能破除一切世出世法,遍能建立一切世出世法,遍能统摄融贯一切世出世法,名智及之。念念与此圆妙止观相应,圆伏五住烦恼,名仁能守之。六根清净,名庄以涖之。入无功用妙道,名动之以礼。又圆教智仁庄礼,一一圆融,一一互摄,非一非四,而一而四,名字位中,则有名字智仁庄礼,乃至究竟位中,则有究竟智仁庄礼。今以名字智仁庄礼,总名智及之,观行智仁庄礼,总名仁能守之,相似智仁庄礼,总名庄以涖之。分证究竟智仁庄礼,总名动之以礼。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之谓也。
别教十向,虽得相似动之以礼境界,未达中道圆融不思议性,不名智及之。智既未及,不名仁守等也。
名字开圆解,未伏烦恼,是仁不能守之。观行伏五住,未净六根,是不庄以涖之。相似净六根,未入无功用道,是动之不以礼。沩山大师谓此宗难得其妙,切须仔细用心,乃深叹圆教智及之之难也。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此於圆教智及之者,责仁守全功也。
答成唯识论十五问(原问附)
问,末那与慧相应,故因中随第六识转而为智。藏识不与慧俱,至果方圆,前五既有慧俱,又与善俱,复是转识所摄。何故不随第六因中转,亦至果方圆邪。
答,末那之慧即是我见。我见无自体,直以慧为体也。第六识入二观,第七识二执不得现行,故得转为平等性智。然第六出法空观,第七仍起法执,第六出生空观,第七仍起我执矣。但第七是第六不共亲依,故六转七不得不转。若前五识虽有慧俱,既无我见相应,则慧甚劣。虽与善俱,由第六善或境界善,暂得相应,无断惑证理之能。以凡断惑须在定心,定心中多无前五识故,直至果位。第八识中有漏种尽,转与大圆镜智相应,名无垢识。从此净识所变五根相分,纯无漏故,依之发识,亦成无漏。名成所作智相应心品,仅属果上化他之用,非能自利,不同第七识也。
问,有我见故,余见不生,无一心中有二慧故。云何既有我见,又得与慧相应。
答,心所有假实,如别境中慧,则有自体。十烦恼中五见无体,惟以染慧为体。今第七相应之慧未转,举体为我见法见,已转举体为平等性智,故云约义别也。岂一心中有二慧邪。
问,末那俱之我见,以慧为体,由义别故,仍以慧俱。忘念以念为体,何不亦由义别故,与念相应邪。
答,末那有慧故,有我见,与我见俱,即与慧俱也。忘念以念为体者,不遍染心,以痴为体者,乃遍染心。祇於第七识我痴上,明其无正念,故斥为忘念,无正知,故斥为不正知。皆无自体,约过失边义,立此二耳。
- 上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八)
- 下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六)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七)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九)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