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净土宗 > 净土旨归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四)

[净土旨归] 作者:古歙门人成时 [投稿] 放大字体 正常 缩小 关闭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四)

  答,三性元非定三,亦非定一。言遍计依他入圆成实者,只达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即是圆成实性,非别有也。若存圆成实见,还是遍计,亦须破尽。若知三性即三无性,则遍计依他本无可破。无可破,所以具明净分三性,须破尽,所以复明三无性也。更以喻明。达绳即麻,则依他非实,遍计安有。谓绳是蛇,则麻性不改,恐怖妄生。迷时全麻是蛇,蛇绳麻皆迷情。悟时全蛇是麻,麻绳蛇皆悟境。傥谓麻即绳,麻非绳,麻亦绳亦非绳,麻非绳非非绳,又谓绳即蛇,绳非蛇,绳亦蛇亦非蛇,绳非蛇非非蛇,乃至展转互作四句,皆成遍计。若不起性计,深知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理,以四悉檀因缘,巧说种种四句,则三性三无性二义并成。故知非破非立,而论破立,破立同时,破立不二。

  问,三因圆具,方称圆修。请示现前一念,何为正缘了,及一一位中因相差别,令不生上慢退屈也。

  答,性具三因,止现前惑业苦三而已。惑即了因种子,业即缘因种子,苦即正因佛性也。若就行人点三因者,能观观即了因佛性,所观境即缘因佛性。若能若所,若心若法,唯一实谛,即正因佛性。了知此三,依此修习,是名字位相。此观力深,圆伏五住,是观行位相。六根清净,是相似位相。八相成道,三身圆显,是分证位相。尽无明源,穷觉海边底,是究竟位相。知一念圆具三因,安生退屈。知道力非可浪阶,安生上慢。思之修之。

  问,正观心时,竖穷横遍,微尘刹土,一念圆具,如是观察,契具字法门否。设起异见,以四运四性推之。设不遍起异见,止如上念念现前邪,或有他法邪。

  答,只是虚解,未实现前,还将二种观道,善巧进修,别无他术。的於一尘中见法界性相始终,方成妙观。

  问,正观心时,眼见色如镜照像,耳闻声如空中风,乃至意识觅能缘者了无踪迹。正恁麽时,如何又有时如无事人,有时如知事人,有时如有事人,有时如疑事人,盘结在心,如何併除。

  答,见色如镜像,闻声若空风,能缘无踪迹,皆色阴未破境界。须推此觅能缘者,阿谁能觅。不暂时忘却四运工夫,即了义正修。如无事时,四运推破,不可坐在无事甲里,如知事有事疑事时,推此知者有者疑者,如此则盘结自除。不必畏其盘结,立意并除也。

  问,推拣时,心不可得,何有三观。境不可得,何有三谛。心境总不可得,何有能所。如是契了义否。

  答,心境不可得,为竟断灭邪。若竟断灭,只今谁问此法。若不断灭,心不可得,真是一心三观。境不可得,真是一境三谛。若总不可得,能所融绝,真是心境不二。虎溪尊者颂云,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忘即是中。忘照何曾有先後,一心圆绝了无踪。唯忘故照,唯照故忘。果然一名不落,则万别千差名义俱彰矣。

  问,根身器界,达之唯一心建立。此心有邪,无邪,亦有亦无邪,非有无邪。若在当人密悟,就悟处有浅深邪,正否邪。

  答,根身器界,无论达与不达,从来只是唯心。非心建立法,非法从心立。若有能建所建,不名唯心,以心外无法,故名唯心。唯心则唯色唯香等义,一切俱成。此妙心法,离四句,绝百非,唯以妙悟领之,悉檀说之,的的可於四门入道。但不落四句,而圆照四句,即为正为深。傥离四句,又第五不可说句中,即为邪为浅。

  问,集要释一体三宝云,现在一念,本具三谛。在迷不觉,是为法宝,能觉三谛之智,是为佛宝,谛智和合,是为僧宝。夫众生念念趣境,不了自心,触处相违,无能觉智及和合义,岂唯具法宝邪。

  答,众生趣境,果有心外之境可趣邪,果离觉体外有能趣之妄念邪。即彼能趣妄觉,所趣妄法,果可分别令各在一处邪。若念念趣外,终无外法可趣,亦无离觉体之念,亦无二处可分,则理即三宝焕然。

  问,介尔之心,本无边畔去来,亦非断灭。今念念间策善不敢违,思恶不敢匿,每向三尊前,求哀悔过。如是用心,契正修否。

  答,能策能思之心,与所策所思之善恶,有边畔去来可得否。若达善恶之性,即是实性,无形像边畔动静去来始终生灭,则必修善日增,修恶日损。而增损了不可得,即是正修行路。若见有善可增,有恶可损,成於偏小。若不见有,任其善恶,成於魔外。审之。

  问,持经时,如何即字字句句,当体不思议境。

  答,字句法性,本不可思议,更问如何成思议矣。若平日观心得力,正持经念佛,不与观心违,此真如实观之门。未达者,须用唯心识观,四运四性推此字句之性。若知其当体即空,举体即假,亦复即中,则思议心息矣。

  问,烦恼菩提,生死涅槃,为约迷约悟,约性约修。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