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九)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九)
示语幻
法门之衰,已非一日。而致衰之故,由因地不真。今人发心参学,罔不以扶持法门为志。及察其所谓扶持者,不过曰开丛林,建梵刹,攒指五千一万,灾梨杀青无虚日,嗣子皆才华名世,美丰神,座下戒子,钵杖围绕数十匝,剃度徒众,环里市而处如错星。乃至紫绶金鱼,乘高车肥马,往来山林间,络绎不绝而已。故下手时,便从世谛流布中著眼,便向门庭施设处安排。而佛祖真命脉,遂为此等人埋没殆尽。五霸者三王之罪人,谅哉,何谓佛祖真命脉,破我相,荡法执,克除习气,涕唾利名,时自简点过失,决不一言一事欺心,师正法不师像法,学古人不学时人,自己死尽偷心,然后能死学人偷心,自己透尽佛祖心奥,亦不轻以佛祖心奥强示于人。何故,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民可使由之,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如释尊之脱珍御敝,能为下劣忍于斯事,四十余年,久默斯要,不务速说。凡佛祖圣贤出世,止循循诱众生,非卖自己风光,何须汲汲炫其所长,惟恐门庭或卑,名位之或下邪。才有一念争门庭,分高下心,便是生死根本。以此撑持,则法门日陋,直至不可复救而后已。痛哉痛哉,予于此梦寐永泣,无可轻与言者。法友或能信此,为一拈之。
示圣可
千经万论,求之语言文字,则转多转远。求之现前一念,则愈约愈亲。盖一切经论,不过现前一念心之注脚,非心性外别有佛祖道理也。然心性难明,故藉千经万论互相发明。今舍现前心性,而泛求经论,不啻迷头认影矣。真明心性者,知经论是明心性之要诀,必不弃舍。但看时知无一文一字不是指点此理,就所指处,直下从身心理会清楚。如破我法二执,的的破尽,不留分毫,辨种现根随,则使自心种现根随,历如指掌,不使家贼作崇,是谓不离文字,而得观照,不作文字乃解,不作道理解,便是真参实究。不论年月生劫, 将三藏十二部,都卢作一话头,看来看去,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看到牛皮穿破,眼睛突出,忽然无心契悟,方知与麻三斤,干矢橛,同是敲门方便。那时若不透尽千七百公案,不摄尽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无有是处。
示证心
证心大德,问心要于予。予曰,心要莫若念佛。寿昌云,念佛心即是佛。盖现前一念之心,无性缘生,缘生无性者也。惟其无性缘生,故念名满腔是名,念利满腔是利,乃至昼所为,夜所梦,无不趋归于一念之专注,而十界升沉从此出矣。惟其缘生无性,故炽然造集善恶之时,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然设向此了不可得处坐定,则堕无为深坑,不能证法界无障碍体,不能起法界无障碍用。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而不念时便寂然矣。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倘不念佛,正恐又生种种杂念。纵不生杂念,亦恐堕落在无生窠臼。故必以佛号生我之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怍佛,是心是佛。谓之以佛证心可也,谓之以心证佛可也,谓之以佛证佛以心证心亦可也。至直捷稳当,至圆顿了义,不可思议,不可将余一切法门比量。果如此信得及,直下念去,则诸佛出广长舌相以证之。若人专念弥陀佛,号曰无上深妙禅。至心想象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金口诚言,可不信哉。
示灵奕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故曰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夫病死正现前时,有何我相可恃,五欲可贪,有何名可恋,古董之可携去。不恃我相,我见伏矣。不贪五欲,烦恼降矣。不恋虚名,体面可放下矣。知古董之不可携去,则不越分以求之。纵先有者,亦可舍之以作福矣。苟能离我我所,见执烦恼,则视缁素灵蠢无一非未来佛。既所见无非未来佛,则凡可以供养恭敬未来佛者,无弗为也。凡可以损恼忤触未来佛者,无弗止也。如此而福不增,寿不永,澫益舌当堕落。倘不能一切时念未来佛,则不能一切时积集福慧。福慧不积,虽侥幸活至百年,亦终与草木同腐而已。
示讲堂大众(并注)
一切(通指八心王五十一心所)相分,皆是心影(喻如镜像)。一切见分,皆是心光(喻如镜明)。一切自证分,皆是心体(喻如镜质)。一切证自证分,皆是心性(喻如镜铜,此四并是依他起性)。光影妄,则体性亦妄(此妄含两重义,一若于光影计有实我实我法,则为遍计所执性。既执光影为我法,则并体性亦为我法,是四分皆成遍计也。二虽不妄计起性,不惟光影是依他,并体性亦是依他,所以四分皆为依他性也)。体性真,则光影亦真(此真不是离依他四分而别有真,只达得光之与影,实非有二,惟是一心,云何于中有是非是。则不但体性即圆成实,而光影亦圆成实,故四分无非圆成实性也)。譬如计绳为蛇,则麻亦成蛇(亦如计镜像为实人,既迷依他之相,必迷圆成之体)。了绳即麻,则蛇亦是麻(亦如了像与明,总只是镜。既悟依他非有,自知遍计本空)。是故见蛇者,不见绳与麻(此喻一切凡夫外道),是谓一遍计一切遍计(十界皆为所遍计境),而非无绳,非不即麻也(可见遍计不离依圆,故空观但空遍计,而依圆元不可空,纵除灭三性,入三无性,乃名一空一切空,亦只是除其定有三性之执,仍但空彼依圆上之遍计执情耳)。见绳者,不计蛇,亦不见麻(此喻三乘权智),是谓一依他,一切依他(十界无非依他起性),而未尝不即麻,亦未尝碍彼痴者之计蛇也(可见依他,亦不离遍圆,故假观,但立依他,而遍计无可立。圆成不须立,纵成立三性缘起,乃名一假一切假,亦只是约悟名圆成,约迷名遍计,仍但发明三性无非依他起耳)。见麻者,了知非蛇,亦非绳(此喻圆人实慧),是谓一圆成,一切圆成(十界无非圆成实性),而不碍愚者之计实绳实蛇也(计实绳,是三乘愚,计实蛇,是凡外愚。可见圆成亦不离遍依,故中观但显圆成,而遍依元无可显,纵圆统三性,乃名一中一切中,亦只显彼遍依无本,体即圆成,仍但显彼遍依,统一圆成实性耳)。但能如是观察自心境界(一切境界,皆即是心,故名自心境界),不着语言文字(圣贤造论,随意取譬,以晓蒙童,原无死法,且如镜可譬于依他四分,亦可加一,认有实人,而譬三性,谓镜即圆成实性,像即依他起性,愚小无知,计有实人,即遍计执性也。又如绳可譬于迷悟三性,亦可除却妄计为蛇而譬四分,谓绳二股,可譬见相二分。麻可譬自证分,四微可譬证自证分也。以喻通喻,理最易明,若死执定,不知变通,是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矣),亦不背语言文字(华严偈云,文随于义,义随文。古人云,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则若宗若教,一以贯之矣。又复应知,众生起过,只由见相二分,决不由自证及证自证分。以内二分,终日在妄,终日恒真,且众生日用不知,无由起过,故相宗明其皆是现量,皆是挟带。只因举体成用,用既依他,体必同成依他,故四分皆属依他,不许单立见相为依他性,以用外别无体故。若了知全用即体,则体既圆成,用亦当下圆成,故四分皆即圆成,不许单立内之二分为圆成实,以体外别无用故。今人不达,若执四分皆是依他,于四分之外别立圆成实性,而云真如与一切法不一不异,是犹舍彼已成绳之麻,而别求未成绳之麻,与绳相对,乃云不一不异也。但不一耳,岂真不异也哉。呜呼,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旨,几为蚀书蠹鱼之见所乱,吾安能已于辩也。
- 上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二(一)
- 下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八)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七)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九)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