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二
卷第六之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二
序二
梵网合注自序
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源,确示妙修终始,戒与乘并急,顿与渐同收,约本迹横竖俱开,兼华严法华之奥旨,约观行事理俱备,揽五时八教之大纲,文虽仅传一品,义实统贯全经。缅惟智者大师之时,人根尚利,既广宣教观法门,乃仅疏下卷戒法。大师精谙律宗,文约义广,点示当年之明律者则易,开悟今时之昧律者则难。千有余年,久成秘典。云栖为之发隐,於疏仍多阙疑。又下卷虽获流通,上卷犹未开阐。呜呼,四依大士,於法岂有吝心,众生缘薄,罕遘希有法门耳。智旭幼崇理学,千古为任,但恨障深慧劣,执东鲁而谤西乾。後闻自知录序,并良知寂感之谈,始发信心。嗣闻地藏本愿,听大佛顶,猛图出世,矢志参禅,逃家行脚。虽数发悟解,克证无期,赖有惭愧正因,不敢错下承当,生增上慢,以蹈迩来大妄语之覆辙,爰念宿因力薄,应兼戒兼教以自熏修。於是探法华玄义,摩诃止观等书,私淑台家教观。而毗尼一藏,细阅三番,梵网一经,奉为日课。遂於发隐阙疑,涣然冰释。即上卷文古义幽,昔称不能句读者,妙旨泠然现前。因拟合注,补前人之缺。此志虽发,缘障多端,六七年来,悠悠未遂。客岁大病,方遁入山,适如是昉公,从闽来寻,为其先师请讲此经,同志欢喜。由是力疾敷演,不觉心华开发,义泉沸涌,急秉笔而随记之,共玄义一卷,合注七卷。注成,序本末以告来哲。盖夙有微因,今复久诵,半生淹洽,不无千虑一得,故於理观事相,不惜一一指陈,诚可勷开解笃行者之半臂也。後之览者,勿以繁琐而厌忽之,俟解行双圆,归诸筏喻可耳。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後自序
大法久湮,人多谬解,执大谤小,举世皆然。然地狱众苦,已随其後,瘖痖余报,复更难穷。故地藏慈尊,大集会中,现声闻相,世尊广叹胜德。且较云,假於弥勒妙吉祥观自在普贤殑伽沙等大菩萨所,百劫至心归依,称念礼供,求诸所愿,不如一食顷,归依称念礼供地藏菩萨,以久修坚固大愿大悲,勇猛精进过诸菩萨故也。盖末世驾言大乘甚易,躬行僧行实难。宁知废小谈大,并大亦非,悟大用小,即小本胜。故法华诫弘经者,必依四安乐行,涅槃极谈常住佛性,尤扶戒律,大士功德独盛,得非亦在此乎。智旭深憾夙生恶习,少年力诋三宝,造无间罪,赖善根未殒,得闻本愿尊经,知出世大孝,乃转邪见而生正信。仍以谤法余业,辛勤修证,不登法忍。每展读大士三经,辄不禁涕泗横流,悲昔日之无知,感大士之拯拔也。因念浊智流转之日,同此过者不少,敬宗十轮并本愿占察二典,述此仪法,庶几共涤先愆,克求後果,不终为无依行乎。未登无生正位,皆可修之,无论初心久学也。
安居止观山房序
予商大佛顶经,至五卷云,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顿悟法华佛法从缘之旨。二经妙指,何巧出一辙也。智者证法华三昧,揽本迹十妙,圆归介尔一心,示摩诃止观法门,与今经妙奢摩他三摩禅那,若合符节。後笺斯典者,无虑数十百家,舍摩诃止观,别立宗涂,转趋转远。良以摩诃止观,的是如来大事因缘,非世间和合粗相。请言之。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非止观不二之真源乎。迷此真源,寂体成昏,照体成散,是不变之性随染缘而成九界。悟此昏散,散本寂,昏亦本照,是不变之性随净缘而成佛界。虽成佛界,真源不增,虽成九界,真源无减,是随缘之理,历染净而终不变。夫随缘即不变大事之因也,不变即随缘大事之缘也。故曰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知其义者,方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亦知六而常即,修非性外。即而常六,性不废修。修非性外,不堕因缘。性不废修,不堕自然。世有徒闻止观之名者,妄谓但属修成,岂识性修不二真趣邪。予出家行脚,取益无方。於此经不曾挂一字脚,不曾离却一字。後读台教,每引占察经。占察示一实境,则一大事因。示二种观,则一大事缘。愈信如来密因,菩萨万行,一门超出,无二无三,诚不我欺。每拈此义,点示未闻,随其根性,各获法喜。噫,傥吾与诸友不同具此因,则法性了不相关,不久种此缘,则说听岂能投契。智者遥礼此经,十八年不获见。後百余年,般刺密谛剖膊传来,二大士苦心,岂为行墨者添葛藤哉。必教观齐彰,因指见月,由斯典而通止观,由止观而彻信吾言不诬。则今九旬结夏,真尘劫缘因矣。更拈一颂,以裨妙观。颂曰,未歇狂心头亦在,已瞻华屋户宁穷。密因彻悟无生灭,万行方知究竟同。
绝余编自序
生平行履,百无一长,独大菩提心,忘身为法,舍已从人,则堪质三世慈尊者也。自庚午至甲戌,五年中,几经困衡无退。迨乙亥仲秋,志终不伸。丙子春乃遁。涂中大病,逗遛九华,哀祷地藏本师,仍得阅藏著述之决。嗟乎,文字性空,性空即是实相。实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岂离文字而解脱哉。昔弃笔砚绝而不绝,今也不绝而绝矣。姑名绝余。
劝持大佛顶经序
三因性德,绝待遍常。悟性成修,名为圆通。现在惑业苦三,便是教行理经正体,而迷强者日用不知。故依实相而垂文字,依文字而资观照。观照文字,皆实相也。实相观照,皆文字也。文字实相,皆观照也。当体实相,当体文字,当体观照。实相常,文字观照亦常。实相遍,文字观照亦遍。实相觉,文字观照亦觉。实相尊,文字观照亦尊。实相不可见,文字观照亦不可见。实相不可无,文字观照亦不可无。呜呼,已悟实相者,容可不藉文字。未达实相者,宁容不勤观照哉。已深观照者,知无实相外之文字。未精观照者,安知文字中之实相哉。然虽不知文字之实相,而实相未尝不即文字也。大佛顶经,智者大师拜之以毕身,般刺尊者传之以剖膊。非以实相观照,均藉文字为缘邪。或曰,圣人与其不可传者往矣,所传者糟粕耳,则未达实相观照文字互即互遍之旨者也。昔算师以诀授子,子诵不能用。有人从学句读,算与父勒,谓诀有巧乎,何子诵弗知。谓诀无巧乎,何人学能算。且无子之诵之,人又乌从学之。吾固不愿人厥子若也,然若厥子犹胜於不诵者也,况法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性觉之力不可思议。不思议薰,不思议变,其为成佛真因,岂算诀所能喻哉
劝持梵网心地品
夫有心者皆得作佛,则皆为佛戒所摄。既为佛戒所摄,胡容不诵此戒法。此戒法名为心地品者,心外无法,法外更无心也。故又云,不受戒者,如木石无心,名为外道。噫,可思矣。今人高谈心性,妄谓戒不必受。逮肯受者,又茫不知心性为何物。一义甫晦,两病旋生。狂谈之心,固非真心。愚禀之戒,亦岂真戒。但事能挟理,戒善犹可远作缘因。理不孤立,空谈适为邪见张本。所以涅槃後唱,扶律为宗。梵网初成,木叉先结。心地一品,尤末劫津梁,昏衢宝炬哉。予悯了因果沙弥福慧俱缺,励以日课斯品,稍沾法喜,思劝同仁。经云,菩萨常应化一切发菩提心。若不发教化众生心者,犯轻垢罪。果也勉之,坚其神,强其志,恒其操,笃其行。尽大地有情,咸归心地法门,莫以三千为毕竟也。
化持大佛顶神咒序
摩诃悉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既入支那,习为日课此方大乘缘种,可谓强矣。但积譌相传,有称悉怛多般怛罗六字为咒心者。有谓此是咒名,别取哆侄他以下数句,为咒心者。杜撰无据,抗佛慈旨,均可痛也。经极谈咒心功德,而谓昏未能诵者,当书供禅堂,或带身上,初不闻以数句为咒心也。傥仅数句,何至心昏不忆,以书写供佩为佛事邪。盖十卷明文,显示如来藏心,五会神咒密诠如来藏心。显密虽殊,心性理一。全心成咒,全咒传心,故名心咒,亦名咒心耳。解天禅人,广劝真信力行之士。或全持,或全写,以自供佩及转施人,期借神力显发自心一振末世之譌,同登灌顶之记。阿难为众重请,如来放光重说,护法述愿请加,金刚藏王旷劫随逐,收功皆在此矣。
周易禅解自序
蕅益子结冬月台,禅诵之余,持韦编而笺之。或问曰,子所解是易邪。余曰,然。复有视而问曰,子解非易邪。余曰,然。又有视而问曰,子解亦易亦非易邪。余曰,然。更有视而问曰,子解非易非非易邪。余曰,然。侍者笑曰,若是乎,堕在四句中也。余曰,汝不闻四句皆不可说,有因缘故,皆可说乎。因缘者,四悉檀也。人谓我释子也,通儒能解易,则欢喜焉。故谓易者吾然之,世界悉檀也。或谓释子何解易以同俗儒,知所解之非易则善心生焉,故谓非易者吾然之,为人悉檀也。或谓释殆无分也,若知易与非易,必有差别,虽异而同,虽同而异,则儱侗之病不得作焉,故谓亦易亦非易者吾然之,对治悉檀也。或谓儒释必有实法也,若知非易,则儒非定儒,知非非易,则释非定释,但有名字而无实性,顿见不思议理焉,故谓非易非非易者,吾然之,第一义悉檀也。侍者曰,不然,若所解是易,人谓易可助出世法,成增益谤。若非易,人谓师自说禅,何尝知易,成减损谤。若亦易亦非易,人谓儒原非禅,禅亦非儒,成相违谤。若非易非非易,人谓儒不成儒,禅不成禅,成戏论谤,乌见其为四悉檀也。余曰是固然。汝不闻人参善补,而气喘者服之立毙乎,大黄最损,而中满者服之立瘥乎。春之育万物也,物固有遇春而烂者,夏之长养庶品也,草亦有夏枯者,秋之肃杀也,而菊有花,冬之闭藏也,而松柏青,梅英馥,如必择有利无害者而後为之,地不能无憾矣。且佛以慈眼视大千,群机已熟,然後示生,犹有魔波旬乱之,九十五种妒之,提婆达多思中害之,岂惟尧舜称犹病哉。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诱儒知禅耳。纵不得四益,起四谤,如从地倒,还从地起。置毒乳中,转至醍醐,厥毒仍在,遍行为外道师,萨遮为尼犍主,意在斯也。侍者再拜谢曰,此非弟子所及也,请笔而存之。
大佛顶经玄文後自予
至矣哉,大佛顶经之为教也。依妙性而开妙悟,起妙行而历妙位,成妙果而归妙性,永超七趣沈沦,不堕修心歧径。戒乘俱急,顿渐两融。显密互资,事理不二。诚教海司南,宸乘正眼也。旭年二十三,岁在辛酉,创获闻熏,决志离俗。次年剃染,坐禅双径。每遇静中诸境,罔不藉此金(金+卑)。乙丑丙寅两夏,为二三友人逼演二遍,实多会心,愿事阐发。以志在宗乘,未暇笔述。已巳春,与博山无异师伯盘桓百日,深痛末世禅病,方一意研穷教眼,用补其偏。虽遍阅大藏,而会归处不出梵网佛顶二经。越七年丙子,抱病窜居九华。次年有同志数人,乐闻此经要旨,一番商究,会心更多。戊寅结夏新安,重拈妙义,加倍精明。今夏弘法温陵,诵帚昉师,及一切知已坚请疏解,发前人未发。予谓此经旧解多矣,多指益复眩眼耳。昉曰,不然。药无贵贱,起病者良。法无精粗,救时为要。痛兹末世,宗教分河,尽谓别传实在教外,孰知教内自有真传。纵令截去指头,依旧不曾见月。每聆吾师竖义,痛快直截,实与本分宗旨相应,并不蹈袭前人窠臼。始信不离文字而说解脱,非欺我也。何忍秘此妙悟,不以全体示人,吾师於法有悭心乎。於时复有修白慕公,若水轮公极力劝成。予感其意,兼理夙愿,述为玄义二卷,文句十卷,固不敢矫古人而立异,亦不敢殉古人而强同。知我罪我,听诸高明而已。
悦初开士千人放生社序
予幼崇理学,知天地之大德曰生,恻隐为仁之端,疑释氏侈谈无生,不近人情。稍长见儒者虽言民胞物与,及其咨口肥甘,则竞托远庖厨为仁术,曾不能思刀砧号叫之苦也。虽不忍一念,必不可灭。然为贪忍异说所蔽,终不能伸。而放生嘉会,每创自释子。且推历劫亲缘,视以同体四大,究极以皆有佛性。其为好生懿德,必使大地含灵,尽证无生而後已。噫嘻,由此言之,非达无生,曷能好生。非真好生,曷证无生也哉。从此不顾名教,飘然剃发。盖诚有见於出世大慈大悲,方是大忠大孝,大仁大智,故不肯以夜郎自封也。悦初开士,誓劝千人放生,同修慈心三昧。予谓此三昧,当使刹尘共证,何止千人。千人云者,且就凡夫现前分量所及而已。千数既毕,顶礼千佛,俾六道悲仰,与诸佛慈力,果彻因该。供养千僧,俾悟事理和融,生佛不二,好生无生。若事若理,皆已竖穷横遍矣。
赠衍如兄序
尝慨末世士,机械日深,去道日远,名相之心日以重。取益之方日以微,求忘机械,略名相,熙怡自得,不为习俗所染者,衍如琳公,其庶几乎。公鄣南名族颜氏子,剃染於虎硿,遂举千古垂废之道场,而鼎新之。住持十五载,百务俱备,乃发足操方。初至武林,参似空金台诸法主。次至吴中,晤汉月顶目等诸禅德,禀沙弥戒。次达留都,诣古林庵圆戒。理归装,邂逅雪关公,登黄櫱山谒隐元琦公,最後乃师事闻谷老宿,定法名,习禅坐,重证戒品。而挂锡开元之甘露戒坛,适余至,公大庆,为余率众解制。余到岱山,公先往,俟讲事完,力拂虎硿仙亭诸子之请,仍与予岱山结夏。每观世人,稍营一窟,便欲作久安计。今虎硿仙亭,皆表表名刹,公飘然不以系心,岂无所见而然哉。然游戏解脱,萧然物外,仅可自利,未可利人。且公广参知识,以闻谷老宿为宗,又憾晤余之晚,余无似,姑置。公试思,今时学人,罔不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而闻老偏把定要津,坐断狂禅舌头。故智者有言曰,真寂之於云栖,譬有若之於孔子也。公何不绍其芳规,兼律兼教,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指归。设有宗门种草,不妨令其苦参实究,但痛戒其捕影掠虚。漳南佛国,深望公一振其颓,宁直作散圣家风,图无事累心而已。
赠纯如兄序
众祐有言曰,善知识者,得道大因缘,是全梵行。夫随其所修一种法门,自利成就,足范後昆者,教授善知识也。办真实出世心,修三乘出世法,所志无乖,所见无戾者,同行善知识也。善护三业,克供四事,俾行人得安心办道者,外护善知识也。予自壬戌出家,於今十九年矣,学无常师,交无常友,根钝力微,每藉境缘自炼,见善思企而罔及,见恶内省而多惭,於三种善知识中,惟教授最多。盖三人行必有我师,况世出世法各有所长者乎。又况久相结契,如曹源之勤学,雪航之婆心,惺谷兄之辣手,诵帚师之笃信,归一师之孤峭,修雅师之恬退者乎。又况会事参谒,如无异师之慈悲广大,闻谷师之谨严缜静,无尽师之弘扬教观者乎。又况湛明师引进雪岭师剃度,戒宗师授沙弥戒,古德师授菩萨戒,乃至憨大师之书问慰诱,梦寐神交,频相策发者乎。若同行善知识,生平止得一人,壁如镐兄是也,外护善知识,於松陵得一人,曰鉴空宁公,於吴门得一人,曰竺璠净公,今丹霞得一人,曰纯如白公。宁公之护予默关也,身为侍者,不令缁素一人,辄来扰予。净公之护予结坛也,百一所需,无不毕具,然犹曰孑尔微躯,主道尚易易耳。今同志数人,结夏岱山,相与专办己躬下事,二时课诵,亦不应酬。令我同志,无不优游坐进斯道,较前二公,已为大难。且净公僻在密渗之禅,宁公虽趋向时戒,力所赡者,不过营福一涂。公则尊贤容众,雅量冲怀,已足补吾所短,而虚心乐善,雅慕佛法,尚可慰吾同行之思。岂宁净二公所能及哉。昔杨歧直院十年,儿孙满地,四明一学人,请教观於法智大师,命理常住事三载毕,重申前问。师震威一喝,顿悟性具圆宗。实力比丘,迦叶佛所,愿於释迦佛时知僧卧具第一,乘本愿力,以童子出家祗园,见客比丘来去纷杂,重发愿云,我年二十进具戒後,当理此事。及进具证果,念空无相无作三昧,此愿将息。佛以夙愿责之,遂毕世知僧卧具。客比丘来,皆亲授房舍。初更时到,放一指光。二更时到,放二指光。乃至五更时到,放五指光,普为十方大众诸佛菩萨之所称叹。念念入定放光,念念出定慰客,所谓善入出住诸禅三昧者也。然如此神通作用,究竟岂离吾人现前一念。故云能观心性,名为上定。纯公於此,蓦然荐取,则实力四明杨歧鼻孔,乃至三世诸佛鼻孔,俱可一串穿却矣。
刻惺谷禅师笔语序
语曰,众恶之,必察焉。人虽至愚,苟顾名图利,亦何以一人招众恶,至招众恶弗恤,则别有苦心可知矣。吾友惺谷寿师,广参博访,足迹几半天下,凡所住处,爱而畏之者十一,厌而疑之者十九。虽接物失於方便,然铁石心肠,真欲自他同跻正觉,断断乎不可泯也。今观其遗书,攻人短,不掩人长,用已长,不讳已短,直抒血诚,无所避忌,亦无所文饰,苦口良药,固末世所不能服,宁非末世所急当服哉。寿师既没,惟诵帚昉师,佩其严惮切蹉之恩,举生平往来手札,辑为笔语,方欲绣梓,昉师复没,高足还一本公,力谋剞劂。嗟乎,以寿师一生苦心,惟昉师能知恩报恩,以昉师半世勤恳,又惟本公为继志述事。然则寿师固藉昉师以不朽,昉师亦得本公以终传也。孝顺者必食其报,讵不信然。予与寿师交最厚,互相益处最多,而今而後,真不可复得矣,爰涕泣而序之。
闽游集自序
自丙子卧病九华,无复人世间想。戊寅秋,践吾友帚师之约,幻游闽南,拟掩关静坐耳。讵意鼓两片皮,作座主活计邪。流浪温陵霞漳间,几及四载,种种家丑,播扬略尽,二三同志,苦欲灾木。余惟赋性僻拗,不近人情,所有言句,多触时讳,流通之者,殆非爱我者也。然业将身命,付诸龙天,诚复不敢自爱。遂弁数语,以听知我罪我於天下後世云。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二
- 上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三
- 下一篇: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六之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七)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三(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五)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四)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三)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二)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一)
-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九)
- 佛说无量寿经上卷
- 佛说无量寿经下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
- 华严经要解(1)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一)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一)
- 观经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
- 大般涅槃经卷上(一)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一)
- 大乘无量寿经白话解—黄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弥陀经白话文(二)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二)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一)-海仁老法师(1)
- 善导大师全集-观经四帖疏(上)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一)
- 阿弥陀经白话文(三)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卷上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二)
- 阿弥陀经白话文(注解)
- 阿弥陀经白话文(四)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一】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一
-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作七安心)
- 悲华经卷第一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三)
- 万善同归集(一)
- 普贤菩萨行愿品白话解释(一)
- 《净修捷要》报恩谈
- 华严经要解(2)
- 拜佛与医学 第一讲
- 心经的人生智慧-济群法师(三)
- 复李德明居士书四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四)
- 与妙真大师书七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的解释
- 净土三经是指哪三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实故事
- 潇洒的东门乞丐往生记
- 百岁老居士崔成贵往生纪实
- 慈母虔诚念佛,终微笑往生净土
- 今生做眷属,必有前世因缘
- 两位法师一同发愿,感佛来迎同时往生
- 无神论者归弥陀,敬礼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认果不认因
- 曹操投胎转世变为猪 因果轮回不可思议
- 持烛专注观想忆念佛,往生三天后身体依然散发奇香
- 将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极乐世界
- 念药师佛能不能往生呢?
- 对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吗?
- 因果是行事的准则,不可不信
- 净土宗祖师论专修
- 专心一志念佛,体发异香往生
- 徐清贤往生纪实,乱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阎王——平等王
- 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净土宗早晚课的内容
- 欲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 《了凡四训》:功名富贵能向外求吗?
- 什么是因缘果报?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 民国一贫妇往生记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吗?趁年轻先走可以吗?
- 百岁老人往生记
- 《太上感应篇》原文及白话译文
- 《净土圣贤录》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实例
- 净土宗历代祖师是谁?净土宗十三代祖师介绍
- 为什么要见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的不是?
- 往生论节要
- 因果轮回及天堂地狱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师十念法(文白对照)
- 十念记数念佛方法
- 莲池大师发愿文
- 拜佛与医学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
- 阿弥陀经白话文
-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义
- 净土十要
- 观经四帖疏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 大般涅槃经全文
- 《佛说长阿含经》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 《悲华经》原文
- 地藏菩萨本愿经导读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 心经的理论和实践
- 当代往生纪实
- 拜佛与医学
- 往生纪实
- 谷响集
- 早吃素
- 五福临门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 净土十疑论
- 谛闲法师:普贤行愿品辑要疏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 正信的佛教
- 净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师论外道
-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
-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
- 蕅益大师法语
- 《贤劫经》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原文
- 印光大师文钞
- 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