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人佛教 > 佛茶 > 绿茶 >

黄山毛峰属于什么茶?黄山毛峰的由来

黄山毛峰属于什么茶?黄山毛峰的由来

  这一年,谢正安三十八岁,他决定着手创制新茶。好茶源于好原料,为了研制新茶,谢正安带领家人在黄山诸峰附近的漕溪充头源垦植了一片良种茶园,这里山高林密、土壤肥沃、日光漫射、气温清凉、终年云雾缭绕,遍地幽兰丛生,所产茶叶具有极佳的天然品质。

  茶不待人,为采制好的茶叶,谢正安每到清明边谷雨前就带人上山精选采摘初展肥壮的嫩芽,并在采摘之后再次进行筛选分拣。有了好原料,下一步就是在工艺上提高,在传统制茶的基础上,谢正安自己动手改进工艺,炒制茶叶最重要的是对于火候的把握,谢正安将火温控制在既不烫手又能炒熟的范围内,在杀青的时候他手法连贯一气呵成,尽量将叶子全部提起快速翻拌,均匀抖开,这么做能使茶叶炒匀炒透,当锅内嫩叶变软,稍有粘性,叶面失去光泽呈暗绿色时,就要出锅进行下一步“揉捻”。

  谢正安的老宅透风阴凉,是揉捻茶叶的好地方,在一块带有竖槽的青石板上,谢正安将茶叶均匀摊铺用手轻轻揉捻,这是个十分精细的动作,既不能将茶叶碾碎,又要保存芽尖上的白毫,揉捻过之后,先进行第一道烘制,然后再盖上圆簸进行第二次烘制,使茶叶彻底收干水分,浓缩原叶的鲜香,这是谢正安独特的手法“蔀蓝一罩”,事实上,这个过程叫复烘。别具风格的新茶问世了,它的外形似雀舌、均齐壮实、白毫披身、芽尖锋芒、色为象牙、鱼叶金黄。谢正安就以漕溪所在地黄山源给它取名“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属于什么茶?黄山毛峰的由来

  一八七五年开春,谢正安正式成立“谢裕大茶行”,取名谢裕大是因为“谢”为本姓,“裕”是谢正安四个儿子名字中间的共用字,“大”则寄托了壮大家声、壮大事业的愿望。并同时将黄山毛峰推向市场,首批黄山毛峰运往上海,立刻得到了不俗的响应,购者无数,成为沪上名流饮用和馈赠的珍品,英俄等国茶商业纷纷订货,黄山毛峰不仅迅速名扬上海,也为茶庄屯绿外销打通渠道。

  成为一代徽州大茶商的谢正安在家乡修水利,建宗祠,筑堤防洪,保境安民,铺路修桥,造福桑梓,改河道,建埠头,营建扩大了半个漕溪村,赢得了里人赞誉。光绪年间,谢正安被清廷诰封奉政大夫和诰封朝议大夫,成为黄山大小两源唯一的红顶商人。洋务派领袖两江总督张之洞也因黄山毛峰与谢正安结缘,张之洞亲自为谢裕大茶行撰写了一副对联:诚招天下客,誉满谢公楼。这副对联鲜明地揭示了谢正安“诚信”的经营理念,正是在这样经营理念的指导下,谢裕大茶行生意日渐红火,在中国茶业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现在上海市徐汇区的漕溪路,正是当年谢裕大茶行所在地,成为那辉煌一页的见证。

  清宣统二年(1910年)七月,一代茶商谢正安病逝。谢正安去世后,四个儿子共继父业,统一经营茶叶直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其时正值中国时局多变,国内军阀混战,战祸连年,国际上英、俄等国抵制华茶出口,此时的华茶出口贸易开始走下坡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局势持续动荡,四子当中有人沾染不良烟习,加上经营不善,黄山毛峰的声誉渐衰,产量渐少,谢裕大茶行从此走向衰败。一个茶商的去世,一个茶行的衰败,都有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黄山毛峰的诞生,在中国茶叶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黄山毛峰经过近百年的沉寂,由谢正安的第五代孙谢一平重新捡起了祖上的匾额,恢复了谢裕大的字号,办起了徽州地区最大的茶叶加工厂,继承先辈的传统做法工艺,又融合现代科技加以创新,推出了漕溪牌黄山毛峰。

精彩推荐